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筛选适宜的地下水中1,2-DCA(1,2-二氯乙烷)污染的修复方法,本文开展原位修复包括化学氧化清除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及其集成技术的有效性研究。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这两种不同氧化剂对1,2-DCA化学清除的效率以及清除过程中对地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均能有效的进行化学清除工作,且在60 d后对1,2-DCA的去除率都超过了95%。在反应最佳作用时间内,菌落总数会急速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和氧化剂的消耗,菌落总数重新大幅度的回升,这表明即使在化学氧化清除效果减弱之后,依旧可以进行自然降解修复。在此基础上,利用野外水文地质资料与水化学监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污染修复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评价监测自然衰减、化学氧化清除和化学氧化-自然衰减三种不同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差异,为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筛选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农药污染场地地下水中苯系物(BTEX)4年的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了该场地地下水中BTEX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研究了场地地下水中BTEX的自然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BTEX污染程度较重,浓度为0.001~180.52 mg·L-1,平均浓度为13.30 mg·L-1;BTEX浓度和污染羽面积随时间出现波动式变化,但整体仍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地下水中BTEX发生了自然衰减;地下水中氧化还原电位(ORP)与BTEX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研究区中BTEX高浓度区域在发生生物降解;研究区BTEX的衰减速率较小,半衰期较长,说明该场地单纯依靠监控自然衰减的修复时间将较长,需要与化学刺激等其他主动修复技术相结合以提高自然衰减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监测自然衰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其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在简要回顾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来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导氯代烃去除的生物自然衰减过程,综合探究了影响监测自然衰减效率的污染物、生物和环境因素,概述了评估氯代烃污染场地自然衰减能力的实地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并基于室内模拟实验和场地实际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与强化衰减技术联合应用的发展趋势。今后需要在复合污染体系的自然衰减特征、生物降解调控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及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氯代烃污染场地的绿色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砷及金属的自然衰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介绍污染物自然衰减作用定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As和以矿山废水为来源的金属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行为:主要包括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生物转化作用等。其中详细介绍了金属Fe、Al的氢氧化物/氧化物对As化合物和其他金属如Cd、Cu和Zn等的吸附作用;Ca2+、Fe2+、磷酸盐、重碳酸盐等阴阳离子和天然有机质对吸附作用的影响;金属微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以及微生物作用下As(V)与As(III)的相互转化过程。研究发现,阳离子可以增强金属的吸附作用,阴离子主要是参与竞争吸附;天然有机质对金属吸附过程的抑制作用阻碍金属的固定;交互带内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可以引起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微生物催化还原不利于As的自然衰减。最后指出目前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金属污染物衰减过程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BTEX在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污染地下水中的衰减行为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燃油储藏罐泄漏造成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影响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乙醇对BTEX修复策略的影响成为需要重视的新问题.为揭示乙醇汽油污染地下水中BTEX的衰减行为,本文通过室内两个独立砂槽投注实验和近3年的监测,对比了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中BTEX自然衰减和基于硫酸盐-硝酸盐补充的增强生物修复行为.结果表明,传统汽油BTEX自然衰减较快,乙醇汽油BTEX自然衰减较慢,一级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0055~0.0329 d-1和0.0045~0.0124 d-1;苯衰减最快,其次为甲苯.补充硫酸盐和硝酸盐能促进生物修复,单独补充硫酸盐时其利用率为89.7%~92.9%,同时补充硝酸盐时硫酸盐利用被抑制,硝酸盐利用率为79.9%~87.2%.水位波动会促进BTEX溶解和迁移,增大质量通量.乙醇汽油不仅能消耗更多电子受体,使得BTEX衰减被抑制,而且可能会扩大水位波动引起的增溶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不断积累可能会影响含氧多环芳烃(OPAHs)的自然衰减行为.通过土壤微宇宙实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1 %和0.01 %低密度聚乙烯微塑料(LDPE)对土壤中OPAHs自然衰减的影响,并探究了细菌群落响应与OPAHs自然衰减的关联.土壤中初始ω(OPAHs)为34.6 mg·kg-1,培养14 d时LDPE抑制了土壤中OPAHs的自然衰减,LDPE处理组ω(OPAHs)较对照组高出0.9~1.6 mg·kg-1,抑制程度随LDPE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28 d时3个处理组间土壤中OPAHs含量无显著差异,LDPE抑制效应消失.LDPE处理未改变OPAHs污染土壤中群落优势物种组成,但影响了部分优势物种相对丰度;使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等相对丰度增加;使属水平上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下降,而小单孢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硝化螺旋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为LDPE及内源物的潜在降解菌),这4个菌属均是属水平上主导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物种.LDPE使细菌群落的αβ多样性发生了变化,但差异不显著.LDPE影响了细菌群落的功能,降低了多环芳烃降解基因的总丰度及部分降解酶丰度,抑制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生长,进而干预了OPAHs自然衰减.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含MTBE废水处理的工艺进展以及一些新方法、技术在实验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如氧化、气提、吸收、降解和自然衰减等 ,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对未来的工艺进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氯代脂肪烃(CAH)污染地下水在我国化工行业场地中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场地再开发利用和周边居住人群的健康安全.监测自然衰减(MNA)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中最具有效性和高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而目前我国应用MNA技术修复污染场地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完整实施MNA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以某农药场地地下水中CAH为研究对象,从CAH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天然生物降解现状评价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开展为期4年的CAH自然衰减修复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监测井MW2-1为核心污染区,主要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1,2-DCA)、氯乙烯(VCE)、氯仿、顺-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氯乙烷,浓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除了MW2-1的VCE和1,2-DCA、MW2-5的VCE以及MW2-2的1,2-DCA的浓度高于风险控制值,其他点位污染物浓度均低于相应风险控制值.基于典型地球化学参数开展的微生物降解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块大部分区域微生物降解能力不足,而在污染物浓度比较高的监测点位,微生物具有显著的降解能力.地下水中CAH衰减速率范围为0.0001~0.0040 d-1...  相似文献   
20.
毕二平  张雅萍 《生态环境》2011,20(5):986-990
地下水中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自然衰减是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厌氧条件下,MTBE的同位素方面的证据表明:挥发、吸附和稀释等非生物过程中MTBE自然衰减的主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从主要环境因子来分析MTBE的自然衰减,从而判定MTBE自然衰减的速率和程度。在进行地下水中MTBE自然衰减研究时,应加强对于能反映MTBE自然衰减的"印迹"的研究。对这些"印迹"的确定将为野外监测MTBE的自然衰减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