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2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溶解有机物(DOM)是决定水环境中铅(Pb)的形态、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的重要因子.然而,落叶DOM与Pb(II)络合作用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光和微生物降解是调控DOM含量、组成与活性的两个关键过程.本研究运用降解培养实验、光谱学表征和荧光猝灭滴定,考察光和微生物降解单独作用和共同作用对芦苇落叶DOM的改造及其对DOM与Pb(II)相互作用的影响.激发-发射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共识别出4个类腐殖质组分(C1~C4)和1个类蛋白质组分(C5).类腐殖质组分更容易被光降解,类蛋白质组分则被微生物优先利用,光降解在短期的光-微生物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原始落叶DOM,Pb(II)主要与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C4络合,C3组分只在光-微生物降解后的样品呈现显著荧光猝灭,类蛋白质组分C5在光和光-微生物降解后开始参与络合.类腐殖质C1与Pb(II)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logKM在光降解后升高而在光-微生物降解后下降,C2和C4的logKM值经过各降解过程后均升高.降解后这3个组分参与络合的比例f和络合容量Fmax·f均显著降低,且光降解的影响显著高于微生物降解.这些结果表明,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对DOM丰度、组成和结构的改造将显著影响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稳定性和络合容量.  相似文献   
42.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旱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研究期间碳汇大小,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对比,以期为准确估算该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提供基础。利用涡度相关法对该地区旱季(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开展降水量(P)、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ir)、土壤温度(Tsoil)以及土壤含水量(SWC)等环境因子监测。观测期内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及浓度具有明显的"单谷"状日变化特征,白天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夜间则表现为明显的碳源,NEE在12:00最强,为-0.309±0.330 mg CO2/(m2·s),18:30最弱,为0.074±0.061 mg CO2/(m2·s);观测期内NEE、生态系统呼吸(Re)、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分别为-121.4、209.2、330.6 g C/m2,该生态系统在2019年2月的碳吸收能力最强,ReGEP在2018年10月达到最强;光合有效辐射是白天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d)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R2=0.40,p<0.01),空气温度与夜间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n)存在指数关系(R2=0.1267,p<0.01);观测期内的降雨抑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即降水对NEE产生了抑制作用。旱季该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碳汇,碳汇值为1.214 t C/ha,明显低于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其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3.
苏北山丘区典型次生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苏北山丘区现存的6种典型次生林下设置8块测试样地,对各林分植被因子进行调查并对其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赤松(Pinus densiflora)林、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以及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多为纯林,是该山丘区主要的次生林类型;不同次生林下土壤平均硬度为(11.57±5.26)~(20.92±6.91) kg·cm-2;常绿针叶林下土壤容重、黏粒组成、田间持水量等指标均小于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下土壤呈酸性,而落叶阔叶林下土壤呈弱碱性;刺槐林下土壤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供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4.
秋语     
北风南迁,愁黄了相思,匆匆握别了夏狂热的手臂,秋一路艰辛地向我们走来。草坪开始泛出幽幽的黄色,没有了碧绿的光泽,可根却永远不死地抠住泥土,生命绝对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谁都知道一次的成熟要经历苦难的历程,这样的时刻,我们都会感到美丽也是一件很不易的事,也会很容易忆起  相似文献   
45.
采集陕北石油污染区典型荒地土壤,分别以3种石油污染水平(轻度污染15g/kg,中度污染30g/kg,重度污染45g/kg)油土混合培养后,施入当地9种常见灌木枯落叶进行室内分解培养试验120d,检测不同灌木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紫穗槐、沙蒿和小叶女贞枯落叶可明显促进3种水平油污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呼吸.柽柳、柠条、花棒和踏榔枯落叶可明显促进3种水平油污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柠条、沙蒿、踏榔、小叶女贞、花棒、柽柳和紫穗槐枯落叶可明显增加3种水平油污土壤有机碳和速效K含量.爬地柏、沙棘和花棒枯落叶可明显提高3种水平油污土壤Fe、Mn和Zn的有效性.综合而言,柠条和踏榔枯落叶对3种水平油污土壤均有明显改良效果,紫穗槐枯落叶对轻度油污土壤、小叶女贞枯落叶对中度油污土壤,柽柳和紫穗槐枯落叶对重度油污土壤也均有较明显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46.
以秦岭西部小陇山林区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层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0 a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均显著高于20和32 a日本落叶松林,而32 a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又显著高于20 a日本落叶松林.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的营养功能群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栽植林龄的增加,捕食性类群的比例先增加后降低,而腐食性+杂食性类群的比例先降低后增加,植食性类群的比例呈增加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的正蚓科、线蚓科、倍足纲、幺蚣科、步甲科、蚁甲科、双翅目幼虫和蚁科土壤动物类群密度存在明显变化,进而改变了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营养功能群组成.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对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的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可以用来指示林下土壤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47.
采用人工HF熏气的方法研究了盆栽大豆(Glycine ma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叶绿素含量、乙烯产生量、纤维素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HF通过抑制SOD活性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2)HF对参与叶片脱落的纤维素酶的活性诱导是通过抑制SOD活性进而合成大量乙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采用人工HF熏气的方法研究了盆栽大豆 (Glycinemax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与叶绿素含量、乙烯产生量、纤维素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HF通过抑制SOD活性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 ;(2 )HF对参与叶片脱落的纤维素酶的活性诱导是通过抑制SOD活性进而合成大量乙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
结合社会调查,对落叶资源利用的几种方案进行评估分析,运用离散模型分析得到影响资源利用方案的各因素的比重,找到最优的落叶资源利用方案。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表明将落叶进行生物质发电能有效利用落叶资源且资源利用率高,能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0.
不同时期添加蘑菇渣对落叶堆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时期添加蘑菇渣对落叶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降温期添加蘑菇渣有利于提高有机质的降解率,堆肥末期各处理有机质降解率分别为15.85%,10.17%,12.90%和15.16%;有利于吸收固定堆肥中的氨,减少氨的挥发,降低堆肥的pH值.在堆肥初始一次性添加蘑菇渣,有利于堆肥总氮的积累,提高堆肥产品中胡敏酸和腐殖质含量,降低堆肥总氮损失率.在堆肥初始和降温期分次添加蘑菇渣有利于堆肥硝态氮的合成,富里酸的分解以及HA/FA的增加.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各处理HA和HA/FA均呈增加趋势,FA呈降低趋势,较好地反映了落叶堆肥的腐熟程度.在堆肥不同阶段添加蘑菇渣各有其优点,综合后认为在堆肥初始添加蘑菇渣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