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城市功能和产业形态的不断变迁,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频发,“三生空间”格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对碳中和的实现愈发重要,探究“三生空间”转型变化与碳排放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式韧性城市建设、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动态转移矩阵,在确定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选取多期碳排放相关经济社会数据确定福建省碳排放系数,利用“三生空间”碳排放贡献率,揭示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福建省“三生空间”空间类型表现为林地生态空间占据主体地位,农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减少,其他空间类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2)福建省“三生空间”转型由急剧增加向逐步减缓发展,其中以工业生产空间、林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规模较大。“三生空间”转换的空间分布前期集中在东南部,中期向中西部延伸,后期中心重新聚集在东南部。3)基于“三生空间”的变换,福建省2005-2020年间的碳排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增长率渐缓,15年间累积碳排放共...  相似文献   
72.
不同轮作模式对潮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轮作模式下潮土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于2018-2019年在山西大同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处理为油菜—荞麦(RB)、玉米—荞麦(CB)、马铃薯—荞麦(PB)和燕麦—荞麦(OB)4种轮作模式,荞麦—荞麦(BB)连作和休闲—休闲(FF)为对照,测量指标为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分布.结果显...  相似文献   
73.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的三大研究主题之一.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诸多成绩.但鉴于区域的自然环境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各区域气候变化就存在气候变化的差异.加强各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对指导该区域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以此为目的,本文对大连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响应研究.采用气温线性增长率与距平百分率等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出近五十年来大连市气候有向暖干化发展的趋势;年平均气温有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冬季气温对年均气温拉动作用明显,而夏季降水量减少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率最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74.
在调查营养盐来源与输出途径的基础上,对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系进行水量平衡分析,核算各项污染因素对景观河道营养盐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揭示了城市景观河道生态环境营养元素与降水、径流、输水等环境因素的定量关系.核算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各种污染源中,市政雨污水贡献率分别占到76.4%和76.8%,放水占总输出贡献率的55.6%,总氮、总磷滞留系数分别达到0.5、0.4.总氮沉积量大于底泥释放量,底泥还处于污染物的富集态势中.  相似文献   
75.
环境保护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单位产值排污当量为目标函数,人力资本、环保投入、政策影响为投入变量,运用科技进步计量测算模型,对江苏省1980~2000年科技进步在控制环境污染中的贡献份额进行定量分析,并据此对“十五”期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6.
运用科技进步计量测算模型,对江苏省1980~1993年科技进步在控制环境污染中的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江苏省环境保护事业的贡献率仅占6.84%,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中国水体硝酸盐氮氧双稳定同位素溯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6,他引:14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体硝酸盐(NO-3)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结合NO-3中δ15N、δ18O双稳定同位素技术、其他环境同位素以及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地表水、地下水、降水中NO-3不同来源贡献率、硝化/反硝化过程,为水体NO-3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利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NO-3中δ15N、δ18O分析测试技术、NO-3污染源δ15N、δ18O特征值、应用δ15N、δ18O进行地表水、地下水溯源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应用离子交换-AgNO3法和细菌反硝化法开展水体NO-3污染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综合分析NO-3污染源中δ15N表明,我国粪肥及污水NO-3的δ15N为3‰~17‰,土壤中NO-3的δ15N为3‰~8‰、大气降水中NO-3的δ15N为-9‰~9‰、化肥中NO-3的δ15N为-2‰~4‰,化肥中NH+4的δ15N为-4‰~2‰.对地表水、地下水中的NO-3溯源研究表明,污水、粪肥已经成为我国水体NO-3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城市污水、农业水产养殖对地表水水体NO-3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未来应结合长期监测、δ15N和δ18O双同位素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技术,提高NO-3不同来源的比例、季节动态定量评价水平,为我国水环境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8.
在太原市7个点位采集采暖期PM10样品,用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仪测定环境空气PM10和污染源(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中9种多环芳烃(PAHs)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并根据碳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定量环境空气PAHs的源贡献率.结果表明:煤烟尘中PAHs随环数增加贫13C,机动车尾气中PAHs随环数增加富13C;各点位PAHs的δ13C值差别不大,变化趋势与煤烟尘基本一致,煤烟尘是城市PAHs的主要污染源;煤烟尘对各点位荧蒽和苯并[a]蒽的贡献率都大于机动车尾气,对的贡献率与机动车尾气相当,煤烟尘是各点位荧蒽和苯并[a]蒽的主要来源,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对全市环境空气中荧蒽、苯并[ghi]荧蒽、苯并[a]蒽和苯并[b+k]荧蒽贡献率比都约为7:3,太原市环境空气PAHs污染属于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79.
正北京市近日出台了国内首个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这一意见目前已下发到交通执法部门,有关部门已在组织执法人员学习.众所周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率很高.这其中,小客车尤其是私家车占据了机动车保有量的大部分.可见,减少小客车尤其是私家车尾气排放是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市出台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笔者为此举叫好.当前,各地急需像北京市一样,提倡推广小客车拼车出行,尤  相似文献   
80.
不同COD浓度下低基质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NH4+-N和NO2--N浓度分别为(25. 00±0. 40) mg·L~(-1)和(33. 00±0. 60) mg·L~(-1)的模拟废水,在温度为30℃时,投加乙酸钠控制COD浓度分别为5. 00、15. 00、30. 00和50. 00 mg·L~(-1),研究对厌氧氨氧化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COD浓度下分别经过74、94、106和129 d均能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 COD浓度为15. 00 mg·L~(-1)和30. 00 mg·L~(-1)时,反应器脱氮性能较好,稳定运行后,平均出水NH4+-N浓度分别为1. 98 mg·L~(-1)和1. 89 mg·L~(-1),平均出水NO2--N浓度低于0. 62 mg·L~(-1),平均出水TN浓度分别为2. 37、2. 28 mg·L~(-1);②启动过程中反硝化对脱氮的平均贡献率逐渐降低至4. 78%、9. 59%、10. 21%和36. 50%,厌氧氨氧化对脱氮的平均贡献率逐渐上升至95. 22%、90. 41%、89. 79%和63. 50%;③厌氧氨氧化活性分别在第44、76、86和114 d时超过反硝化活性,最后分别达到0. 700、0. 690、0. 670和0. 510mg·(g·h)~(-1),反硝化活性分别为0. 110、0. 130、0. 240和0. 410 mg·(g·h)~(-1).该研究结果可为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