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5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1628篇
废物处理   184篇
环保管理   551篇
综合类   1964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200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13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22.
通过构建苯醌增效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讨论了体系中橙Ⅱ的脱色和降解途径.在研究苯醌浓度对聚合硅酸铁铁离子的释放、Fe2+与Fe3+之间的转化、H2O2分解和·OH生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随苯醌浓度的增加,其紫外光下光解还原聚合硅酸铁并释放Fe2+的程度增大、H2O2分解速度加快、产生·OH浓度峰值增高且出现的时间提前;苯醌增效体系释放于溶液中的Fe2+可以通过Fenton反应转化成Fe3+,反应结束后聚合硅酸铁能重新吸附Fe3+并使其浓度降低,避免了增效体系铁离子的二次污染.本研究将为多相催化剂催化过程的调控提供新的视角,为多相光助-芬顿反应在有机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3.
生态缓冲带能够有效减缓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在长江经济带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涉及的生态缓冲带位置选择、缓冲体系所占最低面积比率、宽度划定等一些基本的原则要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各汇水单元的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水文水系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进行布局.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内林草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区域总面积的62.46%,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地和中下游的丘陵地带,在人口密集、农田密集的区域分布偏少;城镇用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土壤类型空间差异显著,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安徽省大部分区域的土壤多是黏性比较大,污染物迁移能力较低;而污染物迁移能力较强的砂质土或者土层较薄的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部、西北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均有分布,且以水力侵蚀为主,建议在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域尽量减少污染源,重点布置缓冲带,增加该区域的缓冲力度.③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可以利用的中小型湿地、小型河流支浜的面积至少有1.4×104 km2,再结合林草缓冲带,就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缓冲体系.④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结果基础上,叠加土壤侵蚀强度和水系分布,将污染源区、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水体区作为缓冲对象,建立缓冲体系的重点区域,总面积约14.26×104 km2,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6.95%.对照欧美地区的研究,6.95%的缓冲体系面积占比是偏低的,需要在长江经济带开展深入研究来确定适宜的缓冲体系面积比,推进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4.
封志明  江东  雷梅  李宇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8):1817-1829
资源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多学科横向发展的新学科领域,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等学科特点。研究适应新时期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资源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在梳理资源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研究领域、学科体系建设、课程及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总结了我国资源科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就与不足,以期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  相似文献   
25.
26.
工业废水的监测质量不仅取决于实验室的分析质量,还取决于现场的监测质量,而且现场的监测质量往往在监测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县级站从事工业废水现场监测的人员较少,大部分被测企业管理水平比较差,排污系统比较混乱,环境意识淡薄,致使监测任务较重.监测人员应坚持原则,忠于职守,采用灵活多样的采样方法和监测频次,力求准确地监测和计算废水排放量,提高现场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验证监测结果,以确保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27.
总结了甘肃省环境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做法,使全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质量保证体系是网格实测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 ,该体系可确保实测数据准确可靠和研究成果质量 ,具有可操作性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9.
环境监测日常质量保证检查的开展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圳市环境监测站日常质量保证检查的开展情况与作用。指出日常质量保证检查全过程的组成要素 ,包括检查依据、内容、检查人员、方式、检查情况通报及不及格工作纠正跟踪验证 ;日常质量保证检查在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中起到了持续监控和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0.
文中介绍了环境会计体系评价方法和研究动向,为探讨和研究环境会计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