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26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把平板材料变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冲压过程,是典型的变形工序。通过对不锈钢拉深件成形过程中的滑移状态及应力、应变分析,揭示了不锈钢拉深件成形时的表面划痕出现的根源,进而提出了表面保护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絮凝沉降法处理聚合物驱采出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作者研制的新型絮凝剂,研究了对聚合物驱采出水的处理效果,并详细分析了絮凝沉降的机理,结果表明LN-A系列絮凝剂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 COD、高 pH、高乳化的炼油污水中乳化油、悬浮固体颗粒稳定原因的分析,以及实验室测定污水处理场不同水质的 pH 值与ζ电位的关系、电解质 PAC 投加量与ζ电位的关系,认为投加 PAC 可以降低污水的ζ电位,可以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和悬浮固体颗粒脱稳,正常的污水场进水 COD<1200mg/L,使ζ电位降至-15mV 时,可以产生较好的凝聚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株硝基苯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南京化工厂下水道底泥和废水处理系统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一株能快速降解硝基苯的菌株,初步鉴定其为不动杆菌属菌株。该菌株降解硝基苯的最适宜环境条件为温度25℃~35℃,pH7~8,振荡速率大于120r/m。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该菌株能够在24h内全部降解初始浓度不超过400mg/L的硝基苯,该浓度范围内硝基苯的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当硝基苯的初始浓度超过400mg/L时,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毒害作用,该浓度范围内硝基苯的降解在开始有一个明显的停滞期,降解过程不再符合零级或一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综合治理,合理利用采出污水的长远利益出发,针对东部油田高含水阶段的新特点,提出地面高效处理,地下控水稳油相结合的治理策略,探讨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并讨论了采出污水回注利用中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力大锯解板材事故分析及预防贺亚东近几年来,秦岭林区伐区作业逐渐向偏远高山地带延坤。受地形、地势的限制,原木难以运出,板材生产势在必行,山场人力用大肚锯锯解板材的作业方式应运而生。1994—1995年,宁西林业局生产板材2.58万m3,占年产量的14...  相似文献   
17.
18.
赵稳  轩刚毅 《劳动保护》2004,(10):82-83
河南省漯河市电业局有变电站11座,其中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9座。担负着4县(郾城县、临颍县、舞阳县,西平县)一区(源汇区)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用电人口达380万。以220kV英章变电站为核心与220kV网络相连,直供干河陈变等7座110kV变电站,日最高供电负荷26万kVA。  相似文献   
19.
仙亭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9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主要开采上京井田F11断层下盘 660m以下的煤层,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三段,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9层。井田内次一级褶皱紧密,褶曲、倒转现象普遍存在,岩(煤)层稳定性受到影响,对矿井正常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矿井中常见的褶曲构造分析、预测,谈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采动条件下采场上覆岩层的变形-开裂-运动过程,利用自主开发的适于准静力计算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针对常村煤矿S6-7工作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加,首先,直接顶出现裂缝;然后,采场上覆岩层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之后,直接顶垮落,其上岩层破断,并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下沉和离层,采空区局部闭合.此后,上述过程循环往复.2)将工作面煤壁前方和开切眼后方上覆岩层最大主应力大于0的最大范围定义为采动影响范围,通过分析悬露岩层长度和弯矩的变化解释了上述两部分采动影响范围的演化规律.3)通过分析工作面煤壁前方煤层支承压力峰值的变化解释了该部分煤层破碎区尺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