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催化氧化法治理钻井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钻井废水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因其具有污染物成分复杂 ,分布广等特点 ,对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以充30 #的钻井废水为处理对象 ,实验研究了类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法处理工艺 ,考察了Fenton试剂投加量、反应条件、反应时间等单因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确定了该处理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 :H2O2为2500mg/L ,Fe2SO4·7H2O为70mg/L ,pH值为3.5 ,反应时间为80min,氧气的通入量为70min。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COD的去除率大于80 %  相似文献   
62.
钻井废液的固液分离工艺与设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钻井废液固液分离的因素包括钻井废液的稀释比例、脱稳处理药剂的种类和加量、固液分离设备。文章介绍了钻井废液处理的基本流程,分析了钻井废液pH值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论述了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的基本结构、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正>2010年4月20日22时(北京时间21日11时),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海面处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继而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钻井平台沉入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平台之一,造价约6亿—7亿美元。该钻井平台是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造船厂于2001年建成,由总  相似文献   
64.
在简要分析川渝地区主要页岩气区域长宁、威远和涪陵页岩气钻井作业主要特点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页岩气钻井不同井段及不同钻井液体系钻井固废性质特点,针对页岩气钻井水基钻井固废和油基钻屑两大类固废的资源化处置利用情况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川渝地区页岩气钻井固废应分井 段或分不同钻井液体系进行收集并分类采用不同技术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以达到更经济安全环保的效果。水基钻井固废就地生物处理资源化土壤利用是最优选择,第二选择是就地作为井场公路及井场场地路基建设利用,其次是制成水泥块或免烧砖,最后是转运制砖利用;脱油后的油基钻屑较好的资源利用方式是协同水泥窑焚烧处置,其次制成水泥块或作井场路基材料利用。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页岩气钻井固废分类处理利用等方面的建议措施,对油气勘探钻井环保决策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传统的H2S泄漏风险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对事故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导致分析结果偏离实际。基于贝叶斯方法,构建了高温、高压、高含硫(“三高”)气田钻井过程中H2S泄漏的蝴蝶结模型并提出将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在事故已发生的情况下更新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然后,假定事故后果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累积次数已知的条件下,更新安全屏障及事故后果发生的概率,从而完成对H2S泄漏的动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静态定量分析方法中的不足,可动态评估导致H2S泄漏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并动态反映安全屏障和事故后果的风险变化,能为钻井过程中H2S泄漏的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正地震勘探就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情况,是寻找油气田的一种最有效的勘探方法。由于大量地震勘探作业的流动人员从事接触粉尘、噪声等具有职业危害的工作,加上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当发现时其危害已不可逆转。因此,科学地认识石油地震勘探作业的职业危害,对于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职业危害与辨识辨识第一,钻井粉尘危害。在地  相似文献   
67.
主要明确了钻井施工现场高处作业的定义和分类,针对目前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安全带无挂点、部分高处安全防护装备不符合标准等高处作业风险,探讨如何控制风险,消除隐患,提出高处作业防坠措施的设计理念。结合伊拉克施工现场情况,制定一套安全、实用、快捷的解决方案将高处作业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采用GC/MS分析方法,发现平湖油田钻井废弃液中含有烃类、酸类和酯类等23种有机污染物质,含量达到49 800 mg/L。运用16S rRNA基因分析法测得的微生物生态多样性表明,废弃液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γ和β变形杆菌,γ-Proteobacteria是优势菌群,占克隆总数78.6%。Oceanospirillales、Pseudomonadales和Enterobacteriales是γ-Proteobacteria纲的主要菌群。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钻井作业对地下水污染的特点、污染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钻井作业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措施,以及污染物处理技术,其中氧化还原技术、气体抽取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主要用于有机物污染治理,SRB技术、废弃钻井液固化技术、钻井液转换为水泥浆(MTC)的固井技术可用于处理废弃钻井液。钻井引起的污染治理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推行清洁生产和HSE管理。  相似文献   
70.
为解决极地冻土区油气资源储量极大但其力学特性和钻井井壁失稳机理尚不清晰的问题,对冻土岩样开展低温三轴力学特性实验,并基于此开展钻井井壁坍塌失稳相关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冻土的极限强度会随温度的降低和围压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冻土弹性模量尽管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受围压影响较小,而泊松比基本不受温度及围压的影响;冻土内聚力会随实验温度的降低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但不同实验温度范围内温度对冻土内聚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实验温度高于-12.5 ℃时温度对冻土内聚力的影响较强;极地冻土储层钻井过程近井地带冰的分解会随钻井作业的进行而逐渐变慢,冰的最终分解前缘位置为0.079 6 m,井眼扩大率达到63.51%。研究结果可为极地冻土层油气资源钻井作业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