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101.
湖北省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面分析了湖北省72个气象台站自建站有观测记录以来的降水资料后,发现全省降水差异较大,分布不均;不同年代之间降水变化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和江汉平原60,70年代偏少,80,90年代偏多,鄂北,三峡河谷和鄂西南50,70和90年代偏少,60,80年代偏多,全省平均为70年你偏少,80年代偏多。1980年以来东部地区降水偏多,降大雨以上的日数增多,西部地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2.
103.
介绍了一种用沼气强制循环,使悬浮载体颗粒流化的反应器-降流式厌氧紊动床如何快速启动,并在COD为700-800mg/L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4.
降酚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齐英  刘录  申林波 《化工环保》2002,22(4):191-194
为了获得高效降酚优势菌种,以燕化集团公司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为菌源、驯化、筛选和分离出3种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酚微生物。驯化采用好氧条件下一次性加入大剂量苯酚和定时逐渐中量的方法,3种优势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通过温度、pH和NaCl浓度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3种优势菌在温度为30℃,NaCl浓度为0.3-0.9mol/L,pH为5-9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这些菌株的好氧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酚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5.
微生物降解炼油厂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齐英  刘录  沈秋英  孔继兰 《四川环境》2003,22(4):23-25,34
采用燕化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为菌源 ,好氧条件下通过分离、驯化筛选出三种高效降酚微生物。并在实验室模拟三相生物流化床分别对人工含酚废水和燕山石化炼油厂含酚废水进行降解实验 ,结果显示 ,在三相生物流化床中使用微生物包埋法制作的海藻酸钙载体处理含酚废水 ,3小时段内降酚显著 ,t -testP <0 0 1,处理效果良好 ,并以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制作载体可以极大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6.
一种能使油库贮油罐、LPG(液化石油气)贮罐、危险品槽车、露天化工生产装置等储存容器表面温度降低并增大其安全系数的GTR系列吸热降温外用漆,最近在北京研究成功,并顺利通过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但通过何种路径才能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推动达成协同治理的内在驱动力又是什么?发达国家是否已经实现了协同?其经验教训中国是否可以借鉴?基于此,该研究首先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法,判断不同国家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所处的阶段,绘制典型发达国家减污降碳的历史路径并挖掘其演变规律及不同类型背后的驱动机制。其次,从硫碳减排量变化情况、能源结构、居民受教育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维度出发,对我国碳污协同治理所处阶段进行识别,分析得出我国当前与德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协同状况较为类似,即从碳增硫减进入协同防控的波动阶段。但由于社会制度、减排目标、资源禀赋、经济体量等的差异,应辩证地看待德国能源转型、碳市场建设以及环境立法历程,选择性地借鉴他国经验。针对如何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提出建议:①促进能源转型,转变能源结构,从根本上实现减污降碳。②利用碳市场突破减污瓶颈,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在完善碳市场监管体系的同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配额分配机制和价格控制措施。③减少碳污“分而治之”,增强有意识协同,以提高碳污同治的效率;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时兼顾气候变化的应对,并将排污权与排放权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④明确环境规制边界与政府职责,保障协同防控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后疫情时期中国面临经济复苏、空气质量达标、“双碳”目标实现等多重压力,在此背景下,研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厘清实现路径对中国在后疫情时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 2001—2019年中国 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实现路径。结果显示:(1)中国的减污和降碳政策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其中,降碳政策对减污和降碳几乎具有相同的效力,而减污政策则主要以减污为主、降碳为辅,但其对空气污染物(即SO_(2)和烟尘粉尘)和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大于降碳政策。此外,该研究分别从内生性问题、减污降碳政策指标设计稳健性、估计方法稳健性三个视角证实了基准估计结果的稳健性。(2)减污和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趋势;降碳政策自政策实施起便具有显著的减污协同效应,且政策实施时间越长,对减污的协同作用越强;而减污政策的降碳协同效应则是自 2011年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以后才逐渐显著,随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因此,长期而言以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主的降碳政策的减污协同效应显著优于减污政策的降碳协同效应,故在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战略布局中应以构建碳市场为主。(3)减污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均主要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而降碳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则主要通过前两条路径来实现。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9.
110.
美国医学研究人员通过对1900万名胆囊炎患者调查,发现有2/3是女性。但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多吃橙子,对减少胆结石会起到明显的作用。橙子中的维生素C和果酸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使胆汁与胆固醇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胆结石引起胆囊炎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