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水力停留时间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HRT大于0.6h时,曝气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而当HRT为0.4h时,处理效果则显著下降;反应器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受HRT的影响比较明显,缩短HRT将使氨氮和总氮去除率迅速下降,当HRT为1.25h时,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缩短HRT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亚硝酸盐积累现象的发生。而反应器的过滤周期则与HRT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建成了处理量为60m3d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运转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1980mgL、氨氮为820mgL的情况下,处理出水中CODCr为130mgL、氨氮为0.80mgL。该处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且未发现水质的变化对微生物特别是硝化细菌产生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53.
实验采用生物滤池工艺对高氨氮下的亚硝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逐步优化运行,结果表明:DO为1.0mg/L,pH值为7.5~8.0,回流比为4时,系统可获得高效稳定的NO2^--N积累。  相似文献   
54.
对比考察了天然斜发沸石、页岩陶粒和石灰岩碎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头损失增长规律,分析了3种滤池水头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特性,探讨了截留固体累积量对水头损失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沸石、陶粒和石灰岩曝气生物滤池均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和SS沿程去除能力,并与水头损失的沿程分布密切相关;滤池内部TSS的沿程变化趋势和水头损失沿程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头损失随着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加,当滤床内TSS积累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的滤床驻留率增加,并与TSS积累协同作用,滤床局部孔隙率迅速下降,水头损失迅速越升。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首先应着眼于解决滤床的局部孔隙率过低问题,然后以气洗促进颗粒碰撞,气水联合提高剪切力,最后水漂洗排出TSS和气泡。  相似文献   
55.
分别采用水解酸化/好氧MBBR/BAF和水解酸化/好氧MBBR/臭氧氧化/BAF 2种组合工艺对实际靛蓝废水进行处理规模为24 m3/d的中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平均初始浓度为2 100 mg/L、平均色度为90倍、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时,前一种组合工艺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3.27%和89.87%;而后一种组合工艺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7.96%和100%,工艺中臭氧氧化单元可使处理后出水中有机物的数量大大降低。表明水解酸化/好氧MBBR/臭氧氧化/BAF组合工艺处理靛蓝废水更为有效,但增加臭氧氧化单元会使每吨废水处理成本增加0.55元。  相似文献   
56.
以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外加碳源的污水生物脱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过程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外加碳源,通过具有曝气段与非曝气段的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的性能与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水解酸化液VFAs为3134.9~5251.4mg/L、ThODVFAs/COD为59.87%~91.85%,适合作为生物脱氮的外加碳源;水解酸化液的投配量、进水TN浓度对系统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较大,气水比、曝气段与非曝气段比例对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温度为25±1℃,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7555.1mg/L,进水TN、NH4-N和COD分别平均为43.88mg/L、39.04mg/L和56.8mg/L,碳源与污水投配的流量比为1:75的条件下,当BAF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曝气段与非曝气段比例为3:3、气水比为10:1、回流比为2:1时,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超过98%和75%,出水COD平均为28.6mg/L。研究指出,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经过预处理后可用作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的外加碳源,有效地提高了反硝化效果,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又可以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57.
针对常州市某生化制药公司高浓度氨氮制药废水SBR处理工艺,改用前置回流式UBF-BAF组合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前置式UBF反应器内不仅依次发生了有机物分解的水解酸化和产甲烷的碳化反应,而且还同步发生了含氮化合物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表现出COD、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浓度同步降低.B...  相似文献   
58.
UASB+A/O+BAF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丙烯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采用UASB+A/O+BAF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在进水COD浓度为3 800~4 600 mg/L,NH3-N浓度为390~520 mg/L时,COD、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8.2%和96.4%,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9.
An innovative 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combining biologic aerated filter (BAF) and sulfur/ ceramisite-based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SCAD) for reliable removal of nitrogen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SCAD reactor, ceramisite was used as filter and Ca (HCO3)2 was used for supplying alkalinity and carbon source. The BAF-SCAD was used to treat the secondary treatment efflu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nitrogen removal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system was effective in nitrogen removal even at low temperatures (8℃). Removal of total nitrogen (TN), NH4+ -N, NO3-N reached above 90% at room temperature. Nitrification was affect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nitrific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8℃) was a limiting factor for TN removal. However, denitrification was not impact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removal of NO3 -N maintained 98%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reason of effective denitrific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might be the use of easily dissolved Ca(HCO3)2 and high-flux ceramisite,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 of low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at low temperatures. Besides, vast surface area of sulfur with diameter of 2-6 mm enhanced the rate of microbial utilization. The removal of nitrate compani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O42-,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SO27 was about 240mg.L^-1. These findings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ocess to nitrogen removal especially in the winter and cold regions.  相似文献   
60.
曝气生物滤池流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流动特征并为进一步提高反应器处理效率而改善水力条件,通过以KCl为示踪剂的脉冲示踪电导法对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在不同填料层高度和操作条件下的水力学特性进行摸拟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停留时间主要受填料高度和水流速度影响,受气速影响较小.曝气生物滤池的流态随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趋于相对稳定且接近推流;但滤床底部和顶部的流态却受水流速度和气流速度的影响较大且偏离推流.最后,建立了在曝气和不曝气两种操作条件下平均停留时间、流态与填料层高度、水流速度、气流速度的数学模型,这可用来预测反应器的流态变化特征,以改善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