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71.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吉林两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扩张,湿地、水域萎缩和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粮食总产置等12个指标作为LUCC:变化的丰十会经济驱动因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72.
水资源约束力的内涵、研究意义及战略框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针对世界和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作用不断加强的态势,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水资源约束力的概念,并在阐述其基本内涵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就水资源约束力研究的战略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水资源约束力研究是我国和世界21世纪水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压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水资源约束力,可以完整地揭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对水资源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应尽快建立并完善水资源约束力研究的理论体系,加强水资源约束力的基本理论、量化方法和实证研究,重点加强区域水资源约束力的产生、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变化规律、调控途径等的研究,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水资源约束力与水资源科学其它领域的集成研究。  相似文献   
73.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文章在描述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在物质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形下,物质代谢效率提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布局等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于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机理。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1989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提高,物质代谢通量快速增长。土地利用强度越高,物质代谢通量值越大,土地利用强度提高10%,则物质代谢通量将提高5.62%,因此,资源利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越多,带来的环境冲击也就越大;但土地利用强度越高,物质代谢效率值就越小,土地利用强度每提高10%,物质代谢效率就提高5.03%,因而单位GD P的资源利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也就越少。虽然物质代谢效率在提高,但是物质资源日益稀缺,物质代谢效率需进一步提升。最后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物质代谢效应响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4.
原子力显微镜在环境样品研究与表征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简要阐述了原子力显微镜仪器操作原理及最新成像技术发展情况;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工作,从环境微生物界面观察与表征、腐殖酸在微界面上的聚集行为观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界面形貌及行为观察以及膜材料表面结构观测与表征等4个方面对原子力显微镜在环境领域内的应用情况作了概括介绍.最后,对原子力显微镜在环境微界面研究与表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为促进安全管理,提高效率与效果,对基于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将情感思维融于安全管理,基于情感思维的定义、内涵及功能,具体分析安全管理中情感思维的功能及其功能综合作用,建立安全管理中情感思维功能作用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模型分析情感思维驱动力及强化作用及其对安全目标实现的影响;建立基于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设计模式,最后提出优化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以促进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表明:基于情感思维的安全管理研究,能较好地体现安全管理人本原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将理性融入其中与情感进行平衡,实现安全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76.
This research article demonstrates biodiesel synthesis through the methanolysis of the oily contents (4.02 ± 0.27% w/w on dried basis) of Dictyota dichotoma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 of Hawksbay, Pakistan. The metal oxides (CaO, MgO, ZnO, and TiO2) used as nanocatalysts were refluxed (5% K2SO4), calcinated (850 °C) and characteriz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which produced 93.2% w/w FAME (biodiesel) at relatively mild condition (5% catalyst, 65 °C, 3 h, 18:1 molar ratio) using CaO. Whereas, MgO, ZnO, and TiO2 produced 92.4%, 72.5%, and 31.8% w/w FAME, respectively at elevated condition (225 °C). Thus, CaO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catalyst among the others. This tri-phase reaction require continuous fast mixing and the yield depends on the reaction parameters like catalyst amount,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molar ratio (methanol: oil). The reusability of these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simplified the purification step, reduced the waste generation and make the final product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相似文献   
77.
膜污染是制约MBR发展的瓶颈。考察投加ABS颗粒对MBR膜组件上膜泥饼层的影响,并设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对照MBR膜通量下降速度快,膜污染严重,膜表面上累积厚厚的泥饼层,而在ABS MBR中膜通量下降速度则缓慢的多,且膜上泥饼层积累量则明显少于对照MBR;曝气量越大,颗粒运行的速度也越快,泥饼层被撞落量也越多;颗粒以碰撞角度为45°冲刷膜的情况下,泥饼层掉落效果明显增加;泥饼层包裹的膜丝根数越多,泥饼层的静摩擦力和保持泥饼层不被破坏的力也越大,泥饼层就越难被冲刷掉。SEM照片显示,ABS MBR的膜孔堵塞要严重于对照MBR,表面的褶皱要较对照MBR多。  相似文献   
78.
The toxicity of commercially-available CuO and ZnO nanoparticles (NPs) to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compared for a beneficial rhizosphere isolate,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O6. The NPs aggregated, released ions to different extents under the conditions used for bacterial exposure, and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cell surface. Bacterial surface charge was neutralized by NPs, dependent on pH. The CuO NPs were more toxic than the ZnO NPs. The negative surface charge on colloid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was reduced by Cu ions but not by CuO NPs; the EPS protected cells from CuO NPs-toxicity. CuO NPs-toxicity was eliminated by a Cu ion chelator, suggesting that ion release was involved. Neither NPs released alkaline phosphatase from the cells’ periplasm, indicating minimal outer membrane damage. Accum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as correlated with CuO NPs lethality. Environmental deposition of NPs could create niches for ion release, with impacts on susceptible soil microbes.  相似文献   
79.
依据袋式除尘器的捕集机理,定性分析了静电力对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捕集亚微米微细粒子能力以及降低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电—袋复合除尘器过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结合自制的膜探针以及Zeta电位仪通过分别测量不同有机污染物,即腐殖酸(HA)、牛血清蛋白(BSA)和海藻酸钠(SA)与微滤膜之间的粘附力以及相应污染物的Zeta电位,对高岭土在不同有机物微滤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岭土对污染膜通量衰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膜过滤的初期阶段,其存在使HA污染膜的初期通量衰减幅度增加,BSA和SA污染膜的初期通量衰减幅度减缓;清洗后HA污染膜的通量恢复率降低,而BSA和SA污染膜的通量恢复率增大。而且,高岭土的存在使膜-HA之间的粘附力变大以及HA溶液的Zeta电位变小,膜-BSA、SA之间的粘附力变小以及相应污染物的Zeta电位都增大。因此,膜-污染物之间粘附力以及溶液的Zeta电位的变化可以指示膜污染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