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21.
活性炭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CF)、粘胶活性炭纤维(R-ACF)和颗粒活性炭(GAC)对5种红色染料的吸附能力,通过简单的模型,算出5种染料在两种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尽管吸附能力随染料种类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略低于颗粒活性炭,而粘胶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则远远优于前两种,对染料有着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烟道“速度场常数”的研究,提出利用速度场常数监测烟道烟气平均流速的方法,同时研制出速度场常数自动检测装置。解决烟道烟气平均流速自动监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3.
氨法脱硫反应特性的化学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用氨法脱除烟气中SO2过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氨法脱硫反应活化能较低,只要温度控制适当,氨法脱硫具有很高的平衡常数(或转化率)和良好的动力学特性.同时,根据实验结果拟合整理出了实验温度范围内氨法脱硫反应的Arrhenius方程,分析了温度对氨法脱硫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城市生活垃圾渗透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水头测渗实验,对不同压实密度和水力梯度下的新鲜垃圾与陈垃圾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根据达西定律求得渗透系数值。由于垃圾的不均匀性、小颗粒的运动和大孔隙沟道流的形成和改变,实验初始阶段渗透系数值先增大至峰值,然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实验稳定后,新鲜垃圾压实密度为0.75~0.95 t/m3时,渗透系数值约为1.26E-03~1.43E-03 cm/s。陈垃圾在压实密度分别为1.2和1.4 t/m3时,渗透系数为8.29E-04和1.35E-04 cm/s。  相似文献   
125.
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温度影响和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水厂和供水管网中,加氯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浓度会随着季节转换和水温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为了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DBP生成浓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腐殖酸(HA)作为有机前体物进行加氯消毒,参照DBP统一生成条件(uniform formation condition,UFC),在不同水温下监测DBP[包括三卤甲烷(THM)和卤乙酸(HAA)]的生成浓度,并从动力学角度对该生成反应的机制做出分析,进而建立初步的浓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检测到的3种典型DBPs[三氯甲烷(CHCl3)、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水温升高均能够明显提高其生成速率和最大生成浓度,其中后者随着温度的升高近似呈指数增长(R2>0.90).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各组温度条件下的DBP实测值进行拟合,得到了较好的相关性(R2>0.94).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20℃和30℃条件下分别采用该模型对DBP的实际生成浓度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均得到了良好的预测结果.为定量研究温度对DBP生成速率的影响规律,利用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得到CHCl3、DCAA和TCAA的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2.3、25.5和40.8 kJ.mol-1.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建立复合固体定应变–温度循环加速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MSC.PA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计算某型贴壁浇铸固体火箭发动机从零应力温度(68 ℃)固化降温至常温(20 ℃)的极值点von Mises应变最大值,利用自制应变加载装置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施加定应变。分析固体火箭发动机长期库房贮存的温度变化规律,在兼顾模拟性和加速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展复合固体推进剂在4组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温度循环加速试验。选用合适的性能退化模型和加速寿命模型,评估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可靠库房贮存寿命。结果 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从零应力温度固化降温至常温的极值点von Mises应变最大值为9.4%,复合固体推进剂4组温度循环加速试验的最高试验温度分别为75、75、60、60 ℃,温差分别为5、10、15 ℃,单个循环时长均为24 h。复合固体推进剂在4组温度循环加速试验条件下的老化性能参数均为最大抗拉强度保留率,且在置信度为0.9时,其退化规律均符合指数型性能老化数学模型。结合失效临界值,计算出置信度0.9时的最低加速寿命分别为59、100、203、342 d。基于修正Coffin-Manson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复合固体推进剂在长期库房贮存环境(最高温度298 K,年平均温差15 K)下,置信度0.9时的最低贮存寿命为20 a。结论 在兼顾模拟性和加速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定应变?温度循环加速试验方法,并利用指数型性能退化模型和修正Coffin-Manson加速寿命模型,快速获得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最低库房贮存寿命,为下一步开展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贮存寿命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7.
通过不同类型电伴热带的特性比较,分析化工储运的生产特点和对电伴热适应性要求,找出储运系统电伴热应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恒功率电伴热带的方案设计、安装、运行管理、故障排除、应急管理5个方面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恒功率电伴热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8.
目前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许多颗粒物测量工作使用基于滤膜采样的重量分析法,滤膜称重过程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本文搭建了一套具有恒湿能力的滤膜平衡称重箱(1.2 m×0.6 m×0.8 m)并自制流量控制系统用于平衡和称量滤膜.通过测试空白滤膜和负载大气颗粒物的滤膜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质量变化确定了30%~40%的平衡相对湿度并选用饱和氯化镁溶液控制称重箱内的相对湿度.用20 L·min~(-1)的干燥气通过装有饱和氯化镁溶液的恒湿箱,再将平衡后的气体通入平衡称重箱使其相对湿度达到稳定,随后用5 L·min~(-1)的流量维持.通过一个月的测试表明,系统在称重箱外相对湿度变化较大时,仍可维持称重箱内相对湿度在30.1%~34.0%之间.使用该恒湿系统称量60张滤膜,恒湿3次后称量的偏差均值不超过±0.02mg.相比于其他恒湿系统,这套系统具有简单、稳定、易于维护和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ACPF)与Cu2+、Cd2+、Pb2+、Ni2+形成螯合物的吸收光谱,考察了螯合沉淀物的稳定性,探讨了螯合物的组成,并计算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ACPF分别在204、251和285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ACPF中—CSS-基团与Cu2+、Pb2+、Cd2+和Ni2+等离子均按物质的量比2:1形成稳定螯合物,分别在319、310、313.5和326 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最大吸收峰发生显著红移.ACPF与Cu2+、Pb2+、Cd2+和Ni2+形成的螯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37 ×1012、3.26 ×1011、2.05×1011和3.04×1010.螯合沉淀物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率随溶出液pH值升高而降低.PH≥5.6时,ACPF-Cu2+、ACPF-Ni2+ 、ACPF-Pb2+和ACPF-Cd2+都很稳定,浸出60.D后溶出液中Cu2+、Ni2+、Pb2+和Cd2+浓度都分别低于相应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相似文献   
130.
基于象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水灾灾情等级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财产与生活,水灾灾情等级的合理评估可以为防灾、减灾以及备灾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改进象限法的临界指标,并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约束,提出基于象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灾情等级评估方法。首先应用象限法对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水灾灾情按省进行分级,再应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出代表各地区灾情大小的关联度,最后用各省的关联度对象限法的分级结果进行微调,得到中国一些地区水灾灾情等级评估的最终结果。结果表明:湖北、湖南、安徽为大灾地区;四川等19个地区为中灾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和新疆为小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宁夏、西藏为微灾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