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7篇
  免费   1823篇
  国内免费   5688篇
安全科学   6878篇
废物处理   313篇
环保管理   1188篇
综合类   9940篇
基础理论   2307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448篇
评价与监测   464篇
社会与环境   492篇
灾害及防治   44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734篇
  2021年   896篇
  2020年   931篇
  2019年   977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843篇
  2015年   1068篇
  2014年   766篇
  2013年   1301篇
  2012年   1489篇
  2011年   1544篇
  2010年   1102篇
  2009年   1255篇
  2008年   949篇
  2007年   1280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975篇
  2004年   760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沈阳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产生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婉侠  耿涌  薛冰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9):105-110,13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作为中国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正面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的现状.文章通过对沈阳市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的分析,发现2002年后沈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成分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92.
利用铜矿尾砂研制低强度可控性填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铜矿尾砂、粉煤灰、水泥以及加气剂等,混合搅拌成泥浆体,振动成型,制备出低强度可控性填料(CLSM).试验表明:以水泥12.9%、铜矿尾砂(细集料)22.6%、加气剂3.2%、粉煤灰12.9%等工业废弃物,加水48.4%,固液比控制在(14~15):(15~16)之间,制得的CLSM制品,抗压强度0.35~2.00 ...  相似文献   
993.
制备了巯基纤维素并用其对含Cr(VI)离子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反应温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2、Cr(VI)浓度为50 mg/L和吸附剂为0.5 g时,常温条件下吸附6h后,Cr(VI)去除率达到99.2%,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控制进水pH值实现曝气生物滤池的短程硝化。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对于进水pH值为8.22~8.57,NH4+-N平均容积负荷为0.5 kg/(m3.d),水温为17.5~20.2℃,曝气生物滤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为4.5 mg/L的条件下能够同步实现95%的NH4+-N去除率和80%的NO2--N积累率。通过分析FA和FNA沿滤池高度的变化特征,发现滤池底部(0~5 cm)区域短程硝化反应主要由FA控制,中部(5~15 cm)区域是由FA和FNA共同掌控;而上部区域(15~50 cm)则是由FNA控制,FNA沿滤池高度的快速增加是确保工艺实现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RAS)生物滤池挂膜及运行过程中生物载体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脱氮机制,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不同时期生物载体上的异养细菌、氨氧化细菌及硝化菌进行堵养计数.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细菌的16S rDNA V3可变区的...  相似文献   
996.
文章报道了利用一种新型的环境矿物材料-羟基磷灰石处理实验室高浓度铅、镉污水的方法,该方法与《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的消石灰处理法相比具有去除速度快、经济有效、无二次污染、安全环保等显著优点。本文还采用消石灰处理法对一次处理后的废水的上清液进行二次处理,这样能使实验室含高浓度的铅、镉废水,在处理后达到地表水三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97.
以安徽某县污水处理厂的改良氧化沟工艺调试为例,采用自然培菌和间歇培养相接合的方式进行调试,结果表明方法可行。在进水COD100mg/L时,MLSS在1500mg/L时,出水COD、NH4-N均可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对调试过程中的各环节如人员培训、带负荷试车、污泥培养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确定了各工艺段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998.
谢柄柯  张玉  王晓伟  孙超越  周集体 《环境科学》2016,37(10):3955-3962
微生物的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DNRA)过程对自然界中铵根离子的存在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SRB菌株DNRA过程影响和机制尚未探明.本文考察了实验室筛选的SRB菌株Desulfovibrio sp.CMX的DNRA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外加氮源的情况下,分别以10 mmol·L-1NO_3~-和NO_2~-作为唯一电子受体,菌株Desulfovibrio sp.CMX最终NH_4~+生成率分别达到85.8%和97.3%,且无N2和N2O等副产物产生.实验探究了不同外加氮源、不同初始浓度的SO_4~(2-)、S~(2-)对菌株DNRA过程的影响.酵母浸粉作为外加氮源可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从而促进菌株DNRA过程;SO_4~(2-)对于NO_3~-还原为NO_2~-阶段起促进作用,而对NO_2~-还原为NH_4~+阶段起抑制作用,综合两方面影响,最终表现出对菌株DNRA过程的抑制作用;S~(2-)对菌株生长及DNRA过程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且S~(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S~(2-)浓度达到6 mmol·L-1后,S~(2-)对于NO_3~-还原为NO_2~-阶段的抑制作用强于NO_2~-还原为NH_4~+阶段的抑制作用,NO_3~-还原为NO_2~-速率低于NO_2~-还原为NH_4~+速率,此时体系中不再有NO_2~-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9.
苯酚对活性污泥活性及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苯酚对污泥活性及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SBR工艺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苯酚对污泥TTC-ETS活性、INT-ETS活性和微型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TTC-ETS活性较之INT-ETS活性能够更有效表征有机毒害物质苯酚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且随着进水苯酚浓度的增大,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越明显:进水浓度在50mg·L-1时,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为(20.75±10.43)%.进水苯酚浓度为100 mg·L-1时,抑制率为(39.73±26.92)%,且波动较大.在300 mg·L-1进水运行后期,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稳定在40%左右;苯酚对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对不同微型动物类群影响不同:在低浓度苯酚进水条件下,只有单个微型动物类群(有壳变形虫)受到明显的抑制,而当浓度增大至100 mg·L-1和300 mg·L-1时,对多个微型动物类群(固着型纤毛虫、有壳变形虫、匍匐型纤毛虫、肉食性纤毛虫等)产生抑制,对少数类群(鞭毛虫、线虫等)产生促进作用;苯酚影响下的污泥活性与微型动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针棘匣壳虫(Centropyxis aculeata)、多变斜板虫(Plagiocampa mutabilis)等可作为含酚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活性低的指示生物,湖累枝虫(Epistylis lacustris)、软波豆虫(Bodo lens)、跳侧滴虫(Pleuromonas jaculans)等可作为污泥活性高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000.
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给水管网中残余铝沉积和再溶解现象可能引起的水质问题,研究了聚硅酸对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沉积、再溶解的影响,并以石英微晶天平为表征手段,初步探讨了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再溶解过程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聚硅酸能显著改变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的沉积、再溶解行为.聚硅酸可与3种水解聚合形态的铝迅速结合而生成可沉积产物,但产物性质不同.以单体形态为主的Al_0与聚硅酸的反应产物性质较稳定,部分以溶解态存在,部分以非溶解态(可沉积态)存在;尽管铝的两种聚合形态Al_(13)和Al_(30)与聚硅酸反应也生成了部分可沉积产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物又逐渐向溶解态转化.铝硅比对Al_0体系中铝的沉积溶解行为影响较小,而对Al_(13)和Al_(30)影响较大,且在0.2∶20(以Al和SiO_2计的质量比)时,沉积态铝的溶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