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276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基于突变理论的公共场所集群事件预警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公共场所集群事件,利用突变理论对其预警级别进行研究。选择2005—2008年发生的具有比较典型的集群事件为样本;考虑公共建筑饱和度、人群情绪指标、建筑管理指标和安全事故隐患等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尖点突变和蝴蝶突变模型进行突变级数的分析和评价,得到预警分级突变级数的大致范围;并运用一个公共场所集群事件发生时预警级别判断的实例进行说明。实例表明,利用突变理论模型,可以为公共场所管理者在人群安全监控决策方面提供初步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772.
“积木式做法”研究及对我国实施GHS范围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我国实施GHS的问题出发,详细研究GHS的"积木式做法",指出实施GHS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其危险性分类。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化学品相关实验室技术支撑能力,结合目前化学品监管范围,提出实施GHS的重点,要先实现我国化学品监管范围与GHS相关危险性的分类统一,再逐步将GHS其他危险性分类引入我国危险化学品监管范围,并对现阶段实施GHS的危险性种类和类别提出启动物理化学性质引起的危险、急性毒性和皮肤腐蚀/刺激性、危害水生环境分类标准的实施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73.
介绍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工业企业中存在的有毒作业危害,以某汽车工业企业为例,采用改良后的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对企业中各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险程度大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工作量小,计算结果可靠,使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更具针对性,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74.
苯和甲苯硝化及磺化反应热危险性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介绍了化工工艺热安全性的内涵,并从反应过程热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学出发,介绍间隙、半间歇化学反应工艺热危险性分级研究的总体思路及方法。然后,围绕甲苯和苯的硝化、磺化反应,用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e)和加速度量热仪(ARC)测定其反应过程的绝热温升(△Tad)、目标反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TM)、分解反应最大速率到达时间(θD)等参数。运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方法1)和基于失控过程温度参数的热危险评估法(方法2)分别对其硝化和磺化反应过程的热危险性进行了分级评估。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给定工艺条件下甲苯和苯的一段硝化反应过程的热危险度等级较低;而磺化反应的热危险较高。尽管这两种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间歇、半间歇合成工艺的本质安全化设计、工艺热危险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7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对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新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四大问题。针对重大危险源涵盖种类仍不齐全的问题,提出将重大危险源从能量和物质两个角度划分,即标准涵盖的危险源种类应加入危险能量重大危险源;针对临界量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以死亡半径作为分界点,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的方法,使确定出的临界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量;针对重大危险源单元范围划分不合理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计算,以火灾爆炸事故破坏范围中的财产损失半径来定义单元覆盖距离的方法;针对缺少重大危险源危险性分级方法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国内较为流行的几种重大危险源分级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多种分级方法结合的组合式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776.
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 (MST) methods need to be rapid, inexpensive and accurate. Unfortunately, many MST methods provid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that is difficult to interpret by the regulators who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make decis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classification tree analysis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of a MST method based on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FAME) profiles of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and to present results in a format readily interpretable by water quality managers. Raw sewage E. coli isolates and animal E. coli isolates from cow, dog, gull, and horse were isolated and their FAME profiles collected.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s determined with 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resulted in an overall low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 of 61%. A higher overall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 of 85% was obtained when the animal isolates were pooled together and compared to the raw sewage isolates. Bootstrap aggregation or adaptive resampling and combining of the FAME profile data increased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s substantially. Other MST methods may be better suit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different fecal sources but classification tree analysis has enabled us to distinguish raw sewage from animal E. coli isolates, which previously had not been possible with other multivariate method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相似文献   
777.
吴丰  唐月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32-14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实践经验表明,强制实施背景下政府主导与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具有较好适用性。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主”突出、“多元”不足及其他系统性冲突。为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策略对“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实施背景下该模式运行机制及主体动因。然后,构建以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系统,对不同策略组合下系统的演化结果进行演绎。最后,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参与成本、环境收益和政府补贴对主体策略选择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最高,公众最低;对于系统运行风险,承包商属于风险偏好者,环保组织属于风险回避者,公众属于风险中立者;承包商对参与成本最敏感,对政府补贴最不敏感,公众则正好与之相反;环境收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发现对于如何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及“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的运行效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78.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评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分成空气污染型和水体污染型两大类,并考虑危险源自身特性和周围环境状况两个主要因素对两类危险源分别提出了评级模式,依据危险指数大小将危险源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利用试点调研的63家企业的183个危险源数据,对危险源评级模式进行了参数选定和验证,证明所建议的方法和模式是可行的,可供危险源调研和建立数据库等实际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779.
利用2015—2020年广东省102个国控大气环境监测站臭氧(O3)监测数据、广东省21个地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全球气候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广东O3污染特征、污染天气分型及局地气象要素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9年广东O3污染较严重,4—5月O3浓度逐步上升,6月出现一定下降后7月开始持续上升,峰值出现在9—10月;珠三角O3超标率明显高于全省其他地区,粤东O3超标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浓度平均值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基于自组织映射(SOM)方法,将2015—2020年逐日海平面气压和10 m水平风进行分型得到12类环流型,按污染程度分为“污染天气型”、“轻污染天气型”和“清洁天气型”.其中“污染天气型”有台风外围叠加副高型、冷锋前部型、热带系统降水前静稳型、高压底前部型4类.12类天气型所对应的O3浓度与日照时数、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固废、非正规垃圾、未覆盖建筑渣土等固体废物急剧增加,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固废堆场具有面积小、分布散等特点,目前国内仍缺少针对各类固废堆场的遥感自动识别研究。为此,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根据野外实地光谱采集结果,分别开展了未覆盖建筑渣土、工业固废及非正规垃圾的自动识别方法研究,提取研究区各类固废堆场。结果表明:未覆盖建筑渣土在蓝波段与绿波段分别存在"吸收谷"与"反射峰",基于该特征构建的比值指数模型,结合直方图双峰法阈值分割可以有效提取未覆盖建筑渣土区域;工业固废、非正规垃圾2种固废类型多样,光谱反射率没有明显规律,结合其纹理、色调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2种类型固废;基于自动化提取技术并结合人机交互判读方法,提取的研究区未覆盖建筑渣土、工业固废及非正规垃圾等3种固废堆场的精度分别达到96.83%、88.26%、85.71%,各类固体废物遥感识别精度较高,极大提高了固废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