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825篇
安全科学   345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427篇
基础理论   256篇
污染及防治   237篇
评价与监测   16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对一体化工艺脱氮除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持进水总流量不变,以一定流量比同时从缺氧区和厌氧区进水,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比(R=Q/Q)和进水COD浓度对中心岛式一体化OCO工艺脱氮除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Rs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出水COD浓度一直稳定在50 mg/L以下,去除率在92%以上;进水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Rs共同决定着系统TN的去除效果,进水COD浓度为100 mg/L、200 mg/L时,TN去除率随着进水流量比Rs的减小呈增加的趋势;当进水COD浓度为 300 mg/L时,TN去除率随着进水流量比Rs的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进水流量比Rs为3∶1时TN去除率最高,达到87%。  相似文献   
992.
利用WPS宽范围粒径谱仪对朱日和春季0.01~10μm的沙尘气溶胶观测资料,以及20m梯度塔气象要素资料,对沙尘天气日和非沙尘天气日的气溶胶浓度、谱分布以及输送特性进行了个例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粒径段粒子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沙尘气溶胶浓度在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存在较大差别,粒径越大,这种差别越明显;气象要素对沙尘气溶胶浓度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与不同粒径段粒子的相关性不同;沙尘暴过程对不同粒径段粒子的输送特性不同,不同粒径段对应的输送距离和输送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93.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ing the nutrients and suspended solids contained in stormwater from Kranji Catchment in Singapore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Storm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4 locations and analyzed for the following eleven analytes: TOC, DOC, TN, TDN, NH4+, NO2 + NO3 (NOx), TP, TDP, OP, SiO2 and TSS. Stormwater was sampled from catchments with various proportions of rural and urban land use, including forested areas, grassed areas, agricultural and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The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s (EMCs) of nutrients and TSS from sampling stations which have agricultural land use activities upstream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Comparison of site EMCs (SMCs) with published data showed that the SMCs of the nutrients and TSS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SMCs reported for forested areas but lower than published SMCs for urban areas. Positive correlations (p < 5%) were found between loading and peak flow at locations most impacted by ubanisation 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Correlation between loading and rainfall variables was less distinct. EMC was found to correlate less with rainfall and flow variables compared to pollutant loading. Unlike loading, no consistent pattern exists linking EMC to any particular storm or flow variable in any of the catchments. Las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tained between the particulate form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TSS.  相似文献   
994.
为掌握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该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运动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车厢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与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表明:该随机轨道模型较好地反映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污染物浓度较高,医护人员应穿戴有效的个人防护器材。  相似文献   
995.
掘进巷道瓦斯分布数值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局部通风流场特点确定适合矿井局部通风掘进巷道工作面瓦斯与风流质量交换的数学模型,在近壁面使用标准壁面函数法解决近壁面的流动,在湍流充分发展区,使用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讨论考虑巷道支护的情况下壁面粗糙度的影响,确定矿井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模型网格划分的方法、掘进头瓦斯涌出的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掘进工作面的风流与瓦斯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不同瓦斯涌出量情况下掘进巷道工作面风流分布和瓦斯浓度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瓦斯涌出量和风速对流场分布有影响,随着瓦斯涌出量的增大和风速的降低,瓦斯对流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6.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270℃、8.8MPa条件下用催化湿式氧化法试验处理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反应时间10 ̄15min时,废水中TOC浓度可由17900mg/L降至100mg/L以下。针对这一多相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以TOC为目标污染和,研究建立了涉及液、气、固三相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时间、瓜器TOC浓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器净化TOC性能影响的试验表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997.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并主要讲述了UASE反应器的发展,特点及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细雾水与火焰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分析了细雾水滴与浮升火焰羽流的相互作用,推导出雾滴在火场下降过程中的运动方程,、汽化速率方程和热量衡算方程。采用龙格-库塔差分方法,数值求解所得到的有关方程。  相似文献   
999.
在研究易燃、易爆、有毒的重大危险源和泄漏物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易燃、易爆、有毒物三维数值模拟程序,得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关键点的有害物浓度历史和有害物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臭氧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评估: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评价和预测近地层臭氧(O3)浓度持续升高对作物的影响是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实验资料,建立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O3与3种典型农作物(水稻、冬小麦和油菜)的剂量-响应(Dose-response)函数,并对该地区2003年作物产量损失进行了综合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冬小麦和油菜3种作物的O3临界水平值分别为7.434、2.280和7.328ppm·h,冬小麦最为敏感;2)O3污染已造成该地区较为严重的产量损失,2003年水稻、冬小麦和油菜分别减产3.04%、17.08%和5.92%,经济损失达到5.76、7.68和2.61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浓度O3污染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