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基于大涡模拟的旋风分离器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运动状况,借助Fluent软件,采用大涡模拟,基于曲线坐标系的SIMPLEC算法,对切向入口的Stairmand旋风分离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大涡模拟适合于三维强旋流的流场模拟,分离器内部的流动空间可分为内、外2个流动区域,在不同的流动区域中,气体压力、速度场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压力分布与速度分布不是绝对的轴对称分布。数值模拟结果对其设计优化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新型高效三相分离器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三相分离器在目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而合理的三相分离器。实验证明 ,采用这种新型的三相分离器 ,固液分离效率高达 93% ;另外 ,实验还表明其在处理低浓度工业废水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进水COD在 2 10 0mg/L时 ,COD去除率保持在 85 %~ 92 % ,有机负荷可达 8.4 5kgCOD/m3 ·d。  相似文献   
73.
利用五孔探针系统对直筒式旋风静电除尘器模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风速、供电电压增加,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和径向速度分别增加,各截面轴向速度沿半径的分布基本相似;与旋风除尘器相比,旋风静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变化更为平缓,入口风速为8.5 m/s时,在0.3~0.5倍简体直径时,切向速度达最大.  相似文献   
74.
在研究旋风除尘器内气固两相的运动状况及分离机理方面,计算机模拟替代部分实验的方法能够优化设计旋风除尘器结构参数,提高其对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减少运行压力损失。本研究采用RSM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旋风除尘器内流场及浓度场进行模拟及实验。研究表明,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大于5μm的颗粒其捕集效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旋风除尘器外壁的颗粒浓度呈螺旋带状分布;如将排气管管径减少至原直径0.8倍,可使其对2μm颗粒捕集效率提高6.6%,但压力损失提高36.5%;颗粒的凝并作用有利于提高旋风除尘器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75.
旋风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计算方法已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湍流模型、离散化方式和压力插值方式对旋风分离器内部计算流场的影响,并将所得数值结果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期得到最适合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旋风分离器内部复杂流场的流动,运用雷诺应力模型(Low-Re Stress-Omega)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强制涡中心涡流的运动情况,同时采用SIMPLEC算法、二阶迎风离散化方式和PRESTO压力梯度插补格式能够获得最好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76.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TC)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TC研究受到该区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1951-2006年的TC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首先,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1951-2006年)TC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并通过建立1°×1°网格计算了落在每个网格内的TC次数,分析了多年TC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次,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按照风速划分TC等级的标准,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不同强度TC的年际和年内特征,通过风速强度指数计算,获取了1°×1°网格单元区域内遭受TC影响的强度等级。结果显示,区域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规律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TC影响特征,进而为区域台风灾害预报以及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7.
The United Kingdom uses the Defence Lines of Development (DLOD) framework to analyse and understand the key components and costs of a military capability. Rooted in the Resource Based View (RBV) of a firm, an adapted DLOD approach is employed to explore, analyse and discuss the preparedness, planning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of two markedly different countries (Australia and Bangladesh) when faced with a major cyclone event of a comparable size. Given the numerous similarities in the challenges facing military forces in a complex emergency and humanitarian agencies in a natural disaster,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DLOD framework as an analysis and planning tool in the cyclone preparedness planning and response phases, and more broadly within the disaster management area. In addition,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benefit to disaster managers, policymakers and researchers of exploiting comparative cross-learning opportunities from disaster events, drawn from different sectors an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78.
以金属高富集粒级0.5~0.125 mm的废弃电路板为分选物料,通过ICP-AES测定分选产品,研究了风量对高频气力分选机分选效率及金属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量变化对分选效率及金属分布规律影响显著,当风量为200m3/h时分选效率达到最大值78.23%,铜品位为86.745%,相比原料中铜品位13.96%,富集约6.2倍.随着风量的变化,金属的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密度比铜大或与铜相差不多的金属颗粒(铅、铂和锌等),其变化规律与铜相似,回收率在85%左右变化;密度比铜小很多的金属颗粒(铝、镁等),由于其密度与分选物料中的非金属非常接近,在分选过程中会随非金属带人轻产物中去,从而造成重产物中铝和镁品位最低,甚至低于其在原料中的品位.所以若要分离富集铝和镁,须对分选后的物料进行二次分选.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污泥淤砂分离器对分离原污泥所得的溢流污泥进行再分离时,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分离分流污泥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淤砂分离器对溢流污泥进行再分离时,分离器的除砂效率为34.5%,分离度为1.60,与分离原污泥时相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降低;分离得到的溢流污泥MLVSS/MLSS比值为0.406,仅比进料污泥增加了2.2%,未能进一步提高溢流污泥MLVSS/MLSS比值;分离得到的底流污泥浓度MLSS为16.81 g/L,仅为原污泥浓度的1.4倍,底流污泥SVI、CST分别为45.7 mL/g和1.37 s·L/g SS,与原污泥相比仅分别减小了9.3%和2.7%,溢流污泥再分离,会降低底流污泥的浓缩效果,降低底流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提高幅度,不利于底流污泥的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80.
为解决我国很多城镇污水厂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普遍偏低,污泥中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根据水力旋流器的分离原理,开发了污泥淤砂分离器,实现污泥中生物基质和淤砂的分离分流,研究污泥淤砂分离器主要结构参数排口比(底流口直径/溢流管直径)对分离分流污泥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排口比为0.4时,污泥经过污泥淤砂分离器后,得到的底流污泥MLVSS/MLSS比原污泥减小了34%,溢流污泥MLVSS/MLSS增大了16.8%,污泥中的生物基质富集在溢流污泥中,淤砂富集在底流污泥中;底流污泥浓度MLSS比原污泥增加了2.6倍,底流污泥SVI和CST分别减小了68%和70%,底流污泥浓缩效果明显,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大幅提高,有利于底流污泥的处理处置;进一步减小排口比,底流污泥浓缩效果、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