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4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给安全疏散研究提供综合性的参考,从CNK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2010-2020年核心期刊中整理出关于安全疏散的研究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分别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关键词、作者等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类比其他应用此方法的研究来验证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国内针对安全疏散的相关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基本保持平稳,国外针对安全疏散的相关文献年度发表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国内安全疏散的研究热点围绕火灾、数值模拟、防火分区、性能化设计等方面展开,国外安全疏散的研究热点是Management、Mode、Trial等;朱国庆、谢天光是国内活跃度最高的作者,Lo S、Kimms A、Prater C S和Lindell M K是国外活跃度最高的作者;国内作者的合作规模较大,但主题的范围较单一,国外作者的合作规模小,灾害背景涉及范围广。在上述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安全疏散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2.
为有效应对大客流情景下人群拥挤对地铁站正常运行带来的影响,采用社会力模型和Anylogic仿真软件,对地铁站大客流疏散能力进行建模和分析,从客观、主观、管理视角分析影响客流疏散能力的因素,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刻画行人行为,分析影响地铁车站疏散能力的3个关键因素,并以南宁地铁1号线朝阳广场站为背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人密度是影响地铁站疏散能力的关键因素,出入口选择策略和行人亲属关系比例对疏散能力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地铁客流疏散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3.
为提升紧急情况下复杂建筑空间中应急疏散引导的疏散效率,采用仿真模拟方法,提出1套可适用于复杂建筑空间人员应急疏散的无人机引导模型,该模型通过改进传统算法和构建新方法,实现无人机空间遍历移动规则寻优、无人机引导路径寻优以及基于“障碍物空间场域”建筑空间区域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无人机引导,采用单无人机和多无人机协同引导疏散,可大幅缩短整体疏散时间,有效减少疏散路径当量长度,提高疏散效率并保证路径安全,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和疏散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
为确保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疏散安全,对绕行设施的合理设置开展系统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仿真模拟手段结合的方式,查明广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多线换乘地铁车站客流绕行设施的布置情况,基于社会力模型方法,构建不同客流管控等级对应的绕行设施设置条件下地铁车站乘客疏散仿真模型,分析研究地铁车站绕行设施对于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客流管控绕行下设置于车站楼梯、扶梯中的绕行设施能够减少站台乘客疏散时间,相比无绕行设施时下降1.8%;二级客流管控绕行以“S”型布置于车站通道处时,客流密度最高增加2倍,疏散时间增加约30 s,以“一”字型代替“S”型进行优化,站厅与站台乘客疏散时间分别下降2%与1.6%,客流密度减少47%,“一”字型绕行设施布置于车站长通道内对于地铁站乘客疏散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5.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in March 2011, numerous evacuees had to stay in evacuation shelters such as school gymnasiums. In general, after a disaster,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evacuees in evacuation shelters is a serious problem. Consequently, many of these evacuees feared that they would be victims of crime in the shelters or that their evacuated homes would be burgled. To examine what factors evoke a general fear of crime in shelters and burglary of evacuated homes, we conduc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on 300 evacuees in Miyagi Prefecture who had stayed at such shelters. From a factor analysis of fear of 16 specific kinds of crime in shelters, we extracted two factors representing fear of property and female-related crime. We then found that a general fear of crime in shelters was associated with being young and a fear of female-related crime, while a fear of burglary of evacuated homes was associated with being female, owning a detached house, and fear of property crim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aiming to help reduce the fear of crime in shelters and burglary of evacuated homes.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ICT技术在安全疏散领域的应用现状、演进和热点,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有关ICT技术对安全疏散应用研究的科技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研究主题和时空分布、研究演进和科研网络以及研究热点和前沿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ICT技术对安全疏散应用研究可以划分为低潮期、发展期和爆发期3个阶段,形成了3大科研网络版块;随着ICT技术的发展,刊发相关研究的期刊从综合类向专业类拓展,并从火灾科学、交通科学和心理科学等多学科进行了交叉研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研究侧重点不尽相同,当前以无线传感网络、建筑疏散和导航系统等领域为研究热点,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相关研究热点和前沿等建议。  相似文献   
77.
为实现油气管道事故中城镇大规模应急疏散的智慧决策,构建基于改进的自适应蚁群算法的应急疏散路径优化模型,开发基于油气管道典型事故后果分析的城镇大规模应急疏散决策优化系统平台(LSSED)。LSSED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针对油气管道泄漏引起的扩散、喷射火、池火、BLEVE、蒸气云爆炸等典型事故进行事故后果分析,对疏散通道当量长度和疏散时间成本函数进行定量评价,实现大规模应急疏散方案的智慧决策和避难方案的全局优化。案例分析表明,LSSED平台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事故时变环境信息和应急疏散路径优化算法的数据传递及系统集成,实现了基于事故后果分析的城镇大规模人群疏散路径和避难方案优化,可为城镇安全规划和应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8.
张莹  段凌燕 《安全》2019,40(5):7-10,14
为了保证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安全迅速的疏散,本文基于多主体仿真平台NetLogo,利用瓦片建立真实教室模型,赋予海龟自主移动能力,对不同出口条件、不同人数的教室内学生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疏散用时随之增大,双出口条件学生疏散用时较单出口条件可平均节约53.8%,可提高学生的安全逃生概率,并利用计算结果对教室出口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79.
为防止盾构隧道行车道发生火灾时烟气侵入人员疏散通道,可通过在盾构隧道疏散通道内设置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保证疏散通道内正压状态进行防烟,提高人员疏散安全性。分别利用风速法和压差法对某隧道工程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进行试算,并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软件对疏散前室送风、疏散通道单侧送风及疏散通道双侧送风3种加压送风方式进行模拟分析,对比不同加压送风方式下各疏散口风速、温度、能见度的情况。结果表明,通过风速法计算得到的加压送风量要大于压差法。采用前室加压送风会造成较强的气流扰动,导致疏散口附近风速及温度剧烈波动,部分烟气进入前室,不利于人员疏散。采用疏散通道加压送风时,疏散口处风速稳定。但采用单侧加压送风时,火源下游疏散口处会有部分烟气积聚,影响人员疏散。采用双侧加压送风时烟气积聚少,疏散口附近温度、能见度等安全指标均在临界范围内,防烟效果良好,可以保证人员疏散安全。因此,建议采用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送风量建议采用风速法计算,当采用纵向疏散通道双侧加压送风时,建议在风速法得出的送风量基础上增加10%作为安全值。  相似文献   
80.
大型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事故灾害统计分析表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已逐步成为大型公共聚集场所的主要人为事故灾害类型之一.与火灾等常见人为事故灾害不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极其突然,社会影响重大.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致因机理及承载体人群的运动规律开展相关研究,基于风险理论、事故突变等理论方法提出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四阶段)理论,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理论模型中的参数求解进行了阐述.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理论研究可以为揭示人群聚集相关事故成因机制及形成演变规律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及参考,其中的相关理论模型可供大型建筑(如奥运赛场)性能化设计、人群安全疏散及管理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