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以滁州市震害预测项目为例,介绍了将DWG格式数据转换成SHAPE格式数据的方法和整个数据处理流程。总结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摸索出的数据错误检查和修改方法。  相似文献   
42.
亚麻废水是一种较难降解的废水,采用气浮-完全推流曝气工艺和UASB法处理亚麻加工厂废水,从能耗、工艺特点、运行管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气浮-完全推流曝气工艺在处理此类废水中可收到良好成效,且废水处理成本为0.6-0.7元/m3。  相似文献   
43.
为提高乳品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去污脱氮能力,以新型螺旋状纤维填料作为载体,采用多级氧化槽内不同种类微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系统(food chain reactor),详细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COD、TN、NH4-N、TP等的去除率及其去除机理,并对污泥减量化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42~1 843  mg/L、TN为36.3~92.2  mg/L、NH4-N为30.1~52.1  mg/L,HRT=6 h时,系统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3.3%;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3%和80.7%,出水COD、TN、NH+4-N平均值分别为79.4 mg/L、9.6  mg/L、6.1 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的一级标准.该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去污脱氮效果,而且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极少,其污泥产率的平均值为7.7%.该系统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长期运行稳定,可应用于城市污水、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餐厅污水、食品工业废水)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44.
概述了含油废水的来源、特点、分类及危害,介绍了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的原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简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含油废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丹东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是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日常业务观测,编制各类观测报文及数据上网传输的实用型业务系统。系统采取多窗157结构框架,合理布局功能窗口界面,兼容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统一数据检查标准,观测数据处理更为准确有效。并以VB6.0可视化语言为开发工具适应不用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基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为一体的多功能业务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46.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金相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蓬  蒋勇  邱榕  廖光煊 《火灾科学》2009,18(3):163-167
采用和改进了人际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Live-wire,对电气火灾中的典型火烧金相图和一次短路金相图进行处理,结合数字形态学操作,精确提取了两类金相图中的典型胞状晶和柱状晶结构;分析和讨论了多种结构描述子对晶格分类的作用,结果表明,离心率和晶格标记方差两个描述子能有效区分两类晶格结构;采用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法,实现了对两类金相图的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47.
炼油废水处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原油性质日趋恶劣、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形势,介绍了炼油废水的处理现状,分析了炼油废水在达标排放、处理回用、运行成本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源头挖掘节水减排潜力、实施装置排水分级控制与高浓度废水预处理、对废水处理场进行适度改造和补充完善、开发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48.
生物质铬渣共热解工艺是新型的铬渣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而由于共热解产物总铬含量较高,因此考察了铬渣与秸秆共热解过程中铬稳定性.通过考察共热解产物成分及形态分析、pH影响实验、淋洗实验及长期稳定性实验,对共热解铬渣的铬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共热解温度对铬渣形态有较大影响,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800℃时候可交换态铬降至<0.1%(质量分数,下同),碳酸盐结合态铬为1.2%;共热解后最稳定的残渣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2)当pH>7时,两种共热解产物总铬溶出量极低,基本都小于6mg/kg;当pH≤7时,总铬的溶出量显著增加,最高超过500 mg/kg.但由于解毒铬渣的酸中和能力极强,因此铬释放风险较低.(3)共热解产物的总铬累积溶出量极低,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其100年填埋时间的总铬溶出量不超过1.3 mg/kg.长期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堆置过程中共热解产物的Cr(Ⅵ)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9.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phones, combined with a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means a large number of scrap and obsolete equipment are discarded every year, thereby causing economic loss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rinted wiring boards scrap of mobile phones were characterized in order to recycle some of the device components, using techniques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hydrometallurgy and electrometallurgy.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s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milling, particle size classification, magnetic and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was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obtain a concentrated fraction (mainly iron in the magnetic fraction and copper in the conductive fraction) and another fraction containing polymers and ceramics. At the en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a concentrated fraction of metals could be obtained with an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60% copper. This concentrated fraction in metals was dissolved in aqua regia and sent to electrowinning to recover 92% of the dissolved copper. The obtained cathodes have a copper content above 95%, which demonstrates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recovery of copper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hydrometallurgy and electrometallurgy.  相似文献   
50.
铬渣的热解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解工艺无害化处理铬渣,探讨了稻秆在铬渣无害化处理中的作用.研究了热解温度、稻秆与铬渣质量比、铬渣粒径及保温时间对铬渣热解无害化处理的影响,并分析了热解前后热解产物中铬元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热解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Cr(Ⅵ)还原,稻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气相挥发分对Cr(Ⅵ)的还原起核心作用.较为适宜的热解条件:热解温度为400 ℃,稻秆与铬渣质量比为0.10,铬渣粒径<2 000 μm,保温时间为10 min.在该热解条件处理下,热解产物中的Cr(Ⅵ)质量浓度为121 mg/kg,低于热解前铬渣中的Cr(Ⅵ)(3 400 mg/kg).热解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降低,大部分铬转化成了稳定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极大地降低了铬渣的危害.第一作者:张大磊,男,1982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热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