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68篇
综合类   660篇
基础理论   217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5 毫秒
991.
为了探讨河滨修复湿地在不同条件下CH4的排放规律及降低CH4排放的调控途径,以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河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种类配置及植株密度进行人为调控,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H4排放通量. 结果表明:①CH4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夏季最大,占全年CH4总排放量的50%以上;冬季最小,低于全年CH4总排放量的5%. ②植物种植会明显增加CH4的排放,不同植物类型通过改变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气体传输机制以及产CH4菌群落来改变湿地的CH4排放,4种供试植物中,通气组织较发达的芦苇和水葱湿地CH4排放通量分别为(1.98±0.78)和(1.41±0.58)mg/(m2·h),显著低于黄菖蒲的(6.77±1.92)mg/(m2·h). ③提高植株密度可以通过增加输气通道和提高w(SOC)来促进湿地CH4排放,黄菖蒲植株密度为150株/m2时,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0.31±2.56)mg/(m2·h),比植株密度为56株/m2时高出近30%. 因此,建议在新建和修复河滨湿地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种植芦苇和水葱等通气组织较发达的植物,并在满足湿地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营造等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植株密度,以有效减少CH4排放.   相似文献   
992.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武汉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武汉市热岛空间分布,解释了武汉市热岛等级空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ll与地表辐射温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植被覆盖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地表辐射温度明显比其他土地类型敏感;城市中工业区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商业区热岛强度高;水体和绿地对于分割城市热岛和缓解热岛效应有显著作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规划、用地合理布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及植被覆盖下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有无植被的坡沟系统应力场、 位移场和塑性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阐明了植被根系措施减缓重力侵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上部位移以"沉降"模式为主,下部位移以"剪切"模式为主,沟头溯源区是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最为强烈的部位;剪切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坡面和沟坡大部分区域,张拉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有植被覆盖时,根系加固作用改善了坡面浅层土体应力,有效降低了坡面土体的应力集中;减小了坡沟系统坡面浅层土体位移,使水平位移减少15%,铅垂位移减少2.5%;并减少了塑性屈服区体积,使剪切塑性区减少11.48%,张拉塑性区减少83.99%;减轻了重力侵蚀的破坏程度,但并未改变坡沟系统以剪切破坏为主的屈服模式。该研究为更好理解植被根系调控重力侵蚀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水资源利用对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数据的解译分析,从1987年到2007年敦煌市自然植被面积下降543.69 km2,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缩小17.62%,土地荒漠化趋势明显。根据实际测定的样方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拟合曲线,估算这一时期自然植被的生物量从102.42×104 t下降到72.33×104 t。敦煌市自然植被和人类活动的用水量此消彼长,总用水规模在6.3×108 m3左右。自然植被用水量从1987年的3.072 7×108 m3减少到2007年的2.17×108 m3,净减少达30%。人类活动用水量从1987年的3.315 7×108 m3增加到2007年的4.093×108 m3。疏勒河干流及其支流党河都因为人类活动用水大量增加,挤占了自然植被的用水。特别是农业灌溉占用了绝大部分水资源,成为敦煌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恢复和保护敦煌的生态问题,不仅需要调控党河流域的人类活动,也要调控疏勒河干流地区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95.
赵军  师银芳  王大为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70-1880
以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为基础,利用1985-2009年内蒙古及周边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NPP分类指数模型模拟内蒙古各潜在植被类型NPP,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内蒙古地区植被NP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分布特征,多年均值介于0~366.5 gC·m-2·a-1之间,高值区中心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北部;②各潜在植被类型中,碳汇潜力贡献率最大的潜在植被类型为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ⅢC),其值为23.6%;最小的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类(ⅡC),接近于0;③内蒙古潜在植被类型NPP表现出明显的干湿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且随寒温→微温→暖温、微干→微润→湿润→潮湿的变化其NPP值逐渐增大;但暖温极干暖温带荒漠类(ⅣA)和暖温干旱暖温带半荒漠类(ⅣB)并不符合这一规律,主要原因是较高的温度和较少的降水,达不到植被物质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82~2006年的NOAA AVHRR-GIMMS和MODIS 2种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年际动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了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值较高,且空间差异明显;森林为该区主要植被类型,NDVI值较高,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伊春地区;草地集中分布于西南部, NDVI值相对较低.东北多年冻土区过去25a间植被生长的变化趋势为:伴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植被NDVI显著下降.较气温而言,降水量是影响植被NDVI的主要因子(r = 0.77, P < 0.01).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在1982~2006年间表现为4个阶段:1982~1990年,植被NDVI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上呈持续增加的趋势;1990~1993年,植被NDVI呈迅速下降趋势; 1993~1997年,植被NDVI呈现回升态势,表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1998~2006年,植被NDVI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不同植被类型表现出不同的NDVI年际变化规律,尤以草地NDVI值波动最大.植被NDVI变化空间异质性显著.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影响了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动态.年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降低影响了植被的生长.从像元尺度来看,研究区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变对植被NDVI的大小和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济南秋季霾与非霾天气下气溶胶光学性质的观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黑碳仪和积分浊度计于2009年10月11日至11月18日针对济南市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霾天气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及非霾天气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平均值分别为(582.5±311)Mm-1、(680.2±47.2)Mm-1和(205.7±134.8)Mm-1、(31.0±25.8)Mm-1.霾天气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别为非霾天气的2.6倍和2.8倍,单词散射反照率(SSA)也高于非霾天气.霾天气中二次气溶胶生成及黑碳气溶胶聚集是改变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SSA的日变化趋势的重要原因.此外,估算了观测期间及霾和非霾天气中气溶胶的光学厚度(AOD)分别为0.78,1.14和0.47.后向气流轨迹分析显示,非霾天气的气流主要来自于济南的西北至东北方向,运动速度快;而霾天气的所有的气流均来自于济南西南至东南方向,运动速度慢,当气流经过山东南部的火点时加剧了济南市的霾,并严重影响到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998.
基于Aqua卫星总云量资料分析山区云水资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 "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2002-12至2007-12的CERES SSF Aqua MODIS Edition 1B/2B/2C云资料,选取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区,通过分析总云量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变化特征,考察了新疆山区云水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多年平均的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总云量区域平均值为43.47%、44.91%和52.72%,其云水资源有较大开发潜力。其中昆仑山的云资源最丰富,但其自然转化为降水的效率较低,可以通过人工增水提高其转化率。三大山区总云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变化规律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999.
1000.
铜陵铜矿尾矿的不良特性对植被重建的影响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矿尾矿库是人为造成的类似沙漠化的景观,它占用土地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植被重建是恢复矿区生态系统的主要措施。本文分析了铜陵铜矿尾矿的不良特性对植被重建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