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介绍了目前常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各自的特点,提出在环评阶段如何选择炼油碱渣废水的处理工艺,并结合炼油厂自身特点向建设单位提供适宜的切实可行的碱渣废水处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黄冈市遗爱湖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各构筑物和主要设备的参数.该工艺采用A2/O生物处理池、二沉池及消毒池合建,具有占地小,能耗省的特点,且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的B标准.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重庆市童家溪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其各构筑物和主要设备的参数.该工艺采用改良A2/O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该工艺将A2/O与氧化沟相结合,具有两者的优点,且能耗省、脱N除P的特点,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的B标准.  相似文献   
104.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管理系统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实际开发研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管理系统,对其开发思路、研制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对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数据库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总结出此类系统的开发经验及实践应用效果,并对下一步的开发完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5.
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以辽东湾为示范海区,建立了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采用已经验证的环境动力和溢油行为模型,可提供海面油膜的位置和覆盖面积,水体中油的浓度分布以及溢油的比重、粘度、蒸发量、残留量、平均厚度等物化参数的实时预报信息,或用于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界面友好,输入方便,操作简单,反应快捷、后处理功能完备,并具有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06.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上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采用DFJ 1型五段分级采样器 ,对衡阳市区冬、夏两季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应用ICP AES法测定了各形态中元素的含量 ,计算了元素在各种形态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 ,衡阳市大气环境中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小于 2 0 μm的细颗粒上 ,Mn、Zn、Cu和Co主要分布在氧化态、水可溶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中 ,Pb和V主要分布在不溶态中  相似文献   
107.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仪器仪表多样化,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格式的差异,给系统软硬件的集成,以及数据应用和管理带来了不便,也是构成空气自动监测信息化进程中的技术瓶颈之一,通过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软件开发和数据整合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MIS,以及MIS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开发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指导MIS开发的全过程,以提高MIS开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The 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n area almost the size of Japan, has a new network of no-take areas tha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The new marine park zoning implements, in a quantitative manner, many of the theoretical design principles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example, the new network of no-take areas has at least 20% protection per "bioregion," minimum levels of protection for all known habitats and special or unique features, and minimum sizes for no-take areas of at least 10 or 20 km across at the smallest diameter. Overall, more than 33%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is now in no-take areas (previously 4.5%). The steps taken leading to this outcome were to clarify to the interested public why the existing level of protection was inadequate; detail the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of establishing new no-take areas; work with relevant and independent experts to define, and contribute to, the best scientific process to deliver on the objectives; describe the biodiversity (e.g., map bioregions); define operational principles needed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invite community input on all of the above; gather and layer the data gathered in round-table discussions; report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principles for various options of no-take areas; and determine how to address negative impacts. Some of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in this case have global relevance and include focusing initial communication on the problem to be addressed; applying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using independent experts; facilitating input to decision making; conducting extensive and participatory consultation; having an existing marine park that encompassed much of the ecosystem; having legislative power under federal law; developing high-level support; ensuring agency priority and ownership; and being able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displaced fishers.  相似文献   
110.
塿土中可给态镍浸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土娄)土中可给态镍的浸提方法及影响可给态镍的土壤性质.结果表明,DTPA浸提法可作为(土娄)土中可给态镍的浸提方法,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是(土娄)土可给镍的主要来源.碳酸盐结合态镍和有机质结合态镍是(土娄)土可给镍的潜在来源.它们在调控可给态镍的储量上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土娄)土可给态镍最重要的土壤性质是pH和E_h_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