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为分析自热临界温度和采空区漏风风速对煤自燃的影响,在常温(30℃)、中温(60℃)、不同通气量等条件下对滕东煤矿3下煤层煤样进行了煤炭自燃氧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煤样在60℃氧化所放出的CO量较30℃时高3.4~4.1倍,煤炭氧化速率上升梯度约1.35 ppm/℃;在恒温变通气量条件下,CO气体浓度呈现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CO的释放量随通气量的增大而减小;在通气量为50 mL/min(采空区漏风为0.1 m/min)的条件下,煤氧化释放的CO量最大且煤氧化能力最强,应加强最易发生自燃漏风区域的密封防护。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决吸水性盐和还原性材料仅依靠其单一特性抑制煤自燃而抑制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羟甲基磺酸钠的吸水性和还原性来抑制煤自燃。将原煤-20%羟甲基磺酸钠通过对比原煤、原煤-20%MgCl2和原煤-20%VC,利用程序升温实验和FTIR测试来研究其抑制煤自燃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溶液处理煤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自燃,其中,20%羟甲基磺酸钠溶液对抑制煤低温氧化的效果最好,经过其处理的煤样表观活化能最大,同时,依靠其还原性很好地保护了煤中的亚甲基和羟基不被破坏,抑制煤自燃效果明显优于20%MgCl2溶液和20%VC溶液。  相似文献   
53.
以梁宝寺矿3号煤层为背景,采用色谱吸氧法和氧化动力法对其自燃倾向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煤氧化升温热解实验对其升温过程中各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实验所得和灰色关联分析所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出了不同温度阶段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所对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预测指标,建立了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体系,为有效抑制该矿及同类矿井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为进一步揭示高水无机材料抑制煤自燃机理,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煤矿防灭火领域,开展高水无机材料流动渗透性能实验与高水无机材料抑制煤堆自燃实验,研究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空隙率条件下高水无机材料浆液流动渗透规律和高水无机材料浆液煤堆自燃降温规律。结果表明:高水无机材料浆液的水灰比和煤块间的间隙宽度对其流动渗透性能有显著影响,煤堆不同径向距离处的温度均呈现出开始迅速降低、之后缓慢降低的2个降温阶段。三河尖矿防灭火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水灰比28∶1的高水无机材料浆液有较好的防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不同供风量对褐煤自燃特性的影响规律,选取平庄瑞安煤矿褐煤作为试验煤样,利用程序升温试验和气相色谱仪,研究低温氧化阶段不同供风量条件下褐煤自燃极限参数与温度、供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在40~120℃时,随着供风量增大,褐煤的最小浮煤厚度和下限氧浓度降低,上限漏风强度增加;温度在120~200℃,供风量为40~80 mL/min和160~200 mL/min时,随着供风量的增加,其最小浮煤厚度和下限氧浓度增加,上限漏风强度减少;供风量为80~160 mL/min时,在供风量增大的情况下,褐煤的最小浮煤厚度和下限氧浓度降低,上限漏风强度增加;随着供风量减小,煤样临界点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56.
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硫化矿石自燃过程的复杂性,通过程序升温氧化(TPO)实验对硫化矿石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了硫化矿石程序升温氧化(TPO)吸氧鉴定的方法,测试矿样温度从30℃到1000%条件下的总吸氧量和自热起始温度作为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类;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预测方法,通过预测建模最终达到了预期数据与实际数据的最佳拟合。  相似文献   
57.
自燃煤矸石山表面构建覆盖层,需要具备一定的低渗透性能以有效阻隔空气,防止煤矸石山内部发生自燃。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测定煤矸石山构建覆盖层涉及的碾压材料包括黄土、粉煤灰及掺有粉煤灰的混合土样的界限含水率、一维压缩特性及压实特性,揭示和分析7种覆盖材料配方的压缩压实特性,表明覆盖材料通过碾压可有效阻隔空气,起到阻燃作用;将粉煤灰掺人到一般黄土材料中,可减缓混合土样击实曲线的陡峭性,从而降低材料在碾压中对含水率的敏感度。实验旨在为进行煤矸石山覆盖层碾压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及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8.
硫化矿石自燃过程吸附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对硫化矿石动态物理吸附氧、化学吸附氧及化学氧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程序升温氧化(TPO)实验方法,测试了不同种类的硫化矿石矿样在不同吸附时间、不同环境温度下氧化的总吸氧量,并对硫化矿石自燃过程动态吸附氧与其自燃倾向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硫化矿石自燃过程吸附氧是一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温度的上升矿样吸附氧的量呈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不是完全线性的,即当矿样温度加热到其自热起始温度以上时,加快了矿体的升温,矿样的吸氧量先有一上升的趋势,而后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59.
金属硫化矿的微生物脱硫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石的高含硫足导致高硫矿自燃的内因,利用微生物浸矿技术脱除硫化矿表面的硫,把矿石表面禽硫量降至自燃临界值以下,来避免高硫矿矿井内因火灾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微生物脱除煤炭中硫及硫铁矿烧淹中硫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脱硫技术进行金属硫化矿的内因火灾防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为了深入探究矿井下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向原煤中添加不同量的含硫物配制4种不同含硫量的煤样,通过TG实验、DSC测试和XRD分析,研究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Coats-Redfern法计算煤中掺加不同伴生硫化物时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的特征温度相应减小,而吸氧量、可燃和稳燃指数相应增大,原煤中混入伴生硫化物后更易自燃;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着火燃烧;伴生硫化物的主要成分为水绿矾、叶绿矾,这些物质在常温下遇水和氧气能够发生化学循环反应,反应放热促使了煤更易自燃;伴生硫化物在温度高于200℃以后整体表现为放热,在温度为565℃时达到放热峰值,这使得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