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1 毫秒
21.
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选址问题至关重要,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达性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以合成氨厂为例,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对无组织排放源、源强及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2.
针对带压作业防喷器关闭时易发生井涌、管柱失稳和闸板胶芯磨损等问题,基于AMESim软件分析了防喷器闸板关闭过程中的位移和速度特性,揭示了防喷器操作压力和井筒压力2个因素对于闸板动作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Abaqus软件分析了防喷器关闭时闸板胶芯与管柱的接触应力及其分布;结合防喷器闸板关闭过程中的位移、速度特性,得到了不同井筒压力时防喷器闸板操作压力的推荐值。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井筒压力精确控制防喷器闸板的操作压力,既能迅速关闭闸板有效密封井筒,又能防止防喷器闸板关闭后胶芯与管柱间的接触力过大,从而减小胶芯的磨损和起下管柱阻力。以此方法确定的防喷器闸板操作压力推荐值,可为PLC引入带压作业装置控制系统,实现防喷器操作的精确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为提高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管理水平,提出研究深水井喷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从技术、人员、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识别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致因因素,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矩阵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研究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不同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关键风险因素;进一步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层级1为近邻致因,可直接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层级2~7为过渡致因,在风险传递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对井喷事故的直接影响较小;而层级8则为本质致因,重视本质致因的改善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井喷事故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针对井喷爆炸事故造成的巨大经济和环境问题,从消除井场点火源出发,讨论了井喷发生后防止爆炸的问题。基于井喷爆炸事故统计信息,利用事故树法,分析了井场可能存在的点火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井场防止井喷爆炸的措施。分析发现井喷爆炸主要分布在井喷后小于5分钟和井喷后大于1小时时间段,点火源主要为井场存在的点火源和后续抢救工作时带入的点火源;井场点火源主要分为明火、电火花、撞击火花和静电火花,通过井喷爆炸事故统计分析,电火花和撞击火花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深水内波条件下井喷原油扩散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深水内波条件下的溢油扩散后果预测模型,研究深水溢油在内波流场中的扩散规律,评估溢油在内波流中的上浮时间、扩散距离等关键风险参数,探讨内波工况、井喷流量及海况条件对深水溢油扩散行为和后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泄漏原油喷射涌入海水中形成射流和羽流,向下部海流出口方向偏移,上升至250m处原油破碎分散为小油滴,受内波剪切作用,扩散范围增大,并向上部海流出口方向偏移,溢出点位置位于泄漏口正上方附近;内波流速变化对原油运移至海面所需时间无明显影响,对横向扩散参数有较明显影响;泄漏速率变化对原油的溢出时间和横向扩散参数均有较明显影响;海况条件对原油溢出时间、运移过程和扩散范围均有较明显影响,其中内波条件下,井喷溢油造成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26.
底部隔水管总成(LMRP)集油罩可高效回收深水井喷海底漏油,为有效支持应急演练和事故现场救援的开展,基于计划评审技术(PERT)进行LMRP集油罩应急作业设计。面向1500m水深事故场景,将LMRP集油罩作业分为15项子作业并编制应急作业PERT图,计算LMRP集油罩应急作业在不同规定期限内的完成概率。结果表明:PERT图可直观定量描述深水井喷应急作业,得到LMRP集油罩作业关键路线总时长为575h并给出作业优化建议。LMRP集油罩作业在规定期限45、50、55、60、65、70h内完成的概率分别为00002、00174、02420、07580、09826和09998。随着规定期限时间延长,应急作业完成概率提高,且在关键路线总时长附近增长率最大。  相似文献   
27.
对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空气污染致死亡区与严重伤害区进行计算机模拟,并以实际情况检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取得较满意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重大污染事故中,空气影响模拟预测要点。  相似文献   
28.
浅层天然气井喷对地层的损伤影响与桩基工程危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杭州湾大桥在勘探过程中发现桥址区地层有浅层天然气分布并发生井喷这一现象,基于现场勘探时浅层气井喷特点与影响因素,认为引起井喷的主要原因是起钻抽吸作用和灌浆不及时所致。井喷是含浅层气土体的渗透比降超过其气压临界比降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破坏过程,对地层的影响表现为对土体的损伤和扰动,按扰动程度可分为剧烈扰动区、严重扰动区、轻微扰动区和含气层压密区。桥址区粘土层中的浅层气不会对桩基工程产生明显的危害,但砂土层中的浅层气可能会引起土体剧烈扰动显著降低桩基承载力、桩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或桩腿下沉、桩基中产生负摩擦力和阻碍桩基础顺利施工等不利影响,应从桩基础合理选型、预先进行不扰动土体控制释放浅层气、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安全设计,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增高钻孔桩作业平台与增大泥浆比重等几方面进行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29.
在天然气井钻井和井下作业施工中,由于井下或操作人员原因,稍有不慎就会形成井喷失控事故,带来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介绍了一口天然气井由于管柱内失控形成井喷事故而处理成功的实例,以期对井控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0.
带压作业是在保持井筒内一定压力,不压井、不放压的情况下进行起下管柱的一种先进井下作业技术。相较于传统井下作业,带压作业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油气层和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油气水井修复后的稳产和提高注水效率。带压作业技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开发出了系列带压作业装置,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技术体系。目前国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逐步推广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找出国内技术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当把管柱内堵塞技术、短冲程带压作业装置的完善及长冲程带压作业装置的引进和研发作为切入点,希望对国内带压作业技术的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