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9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538篇
综合类   1088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一路象北”事件中,尽管中国政府和民众对野生亚洲象采取的各种积极保护措施值得世界称赞,但重新审视和科学规划野生动物栖息地应是当务之急,而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意义重大。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立法,能够表达其对野生动物保护及与此相关的公共安全事务的愿望、意见和利益诉求;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可降低行政部门监控违规行为及其影响的成本,并减轻起诉违规者的部分负担;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不仅契合公共利益保护的目标,还能通过确保公众有序开展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弥补现有野生动物保护机制的不足。目前,尽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在风险防范和生物安全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却未对“公众参与”原则与制度的构建给予足够重视。公众参与制度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运行环节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法律应保障公众享有一定的野生动物保护参与权。在立法阶段,应明确法案起草、论证、审议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保障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渠道多元及进行立法前评估,以增强立法权威性;在执法阶段,完善野生动物保护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举报权并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在司法阶段,明确规定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对社会组织提起的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提供法律依据和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的两种重要手段-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两种重要手段-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必要性,将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结合起来,以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欧洲国家的SEA系统,实施领域,规定、导则和立法以及培训等.分析了欧洲国家研究与实施SEA的经验、挑战和障碍(1)方法、技术和程序;(2)规定、导则和立法;(3)体制、政治支持性与公众参与;(4)信息来源与研究资金;(5)检查监督和质量保证.指出了注重教育培训、建立宣传网络,加强SEA研究,重视信息数据库开发,拓宽SEA试点研究领域4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唐敏  熊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2):11-13,17
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重庆市对餐厨垃圾的统一管理与处置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餐厨垃圾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剖析重庆城市餐厨垃圾污染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全市餐厨垃圾管理的总体思路,并着重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市场化机制及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教学为本。该文分析了环境敦育具有综合性、全民性、全程性三个特点,提出了中专化学课环境教育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公众参与的概念和作用入手,简要分析了公众参与在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现状,认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不重视等问题.最后提出只有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环评的深度和广度,将公众参与制度化地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才能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目的和作用入手,介绍了国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先进经验,指出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最后阐释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在京隆重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瑞  丁莞歆  陈漫 《环境保护》2005,(12):34-41
以“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为主题的第九届“绿色中国论坛”,于12月3日在北京昆仑饭店隆重召开,这是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的重头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温克刚等领导同志。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文化界代表。以及全国70多家环保组织负责人应邀到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潘岳副局长还邀请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为本次论坛致词。本刊精编了论坛上的精彩发言,在此与读者共同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自1987年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以来,该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安全使用、安全流通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此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在逐步深入,国内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化学品生产、使用、流通的安全形势也出现了新情况,产生了新的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李艳芳 《环境保护》2001,(10):33-34
本文较为全面、客观地介绍了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概括总结了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特征,以期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