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527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40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1041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37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新型预涂剂的抗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茂盛  张捍民  杨凤林  崔霞 《环境科学》2007,28(11):2494-2499
对动态膜技术中的预涂剂进行了拓展研究,通过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A)的乳化交联制备新型预涂剂——PVA微球,分析交联反应机理,并通过PVA微球对产生膜污染主要物质EPS的吸附实验分析其抗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乳化交联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半缩醛反应,PVA胶团的羟基数量实质上没有大量减少,PVA微球仍然保持良好的亲水性能,而且其表面呈现的电负性能够对活性污泥絮体产生静电排斥作用, PVA微球对活性污泥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吸附率稳定且较低,分别为0 .543 mg·g-1和0 .694 mg·g-1,从微观上延缓了膜污染.预涂液中微球的粒径在1 .14 μm左右,其不同浓度的Zeta电位都小于-39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快速稳定地沉积在多孔底膜的表面和孔道内壁上,试验中采用SEM分析了PVA微球及其在工业滤布内部纤维丝上形成动态膜的表观形貌.  相似文献   
82.
有机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絮凝沉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俞志明 《环境科学》2007,28(7):1518-1523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活体荧光计法,研究了吉米奇类表面活性剂双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DPQAC)改性粘土对2种赤潮生物赤潮异弯藻和锥状斯氏藻的絮凝沉降动力学,比较了2种实验方法的不同,并对几种影响絮凝沉降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法进行动力学研究时,有机粘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较好地符合双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而采用活体荧光计法进行实验时,有机粘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很好地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利用活体荧光计法进行实验时避免了前者由于粘土沉降导致的体系透光率的快速变化,更好地反映了赤潮藻细胞絮凝沉降实质.2种动力学实验方法都表明,高岭土体系的沉降速率要略高于膨润土体系,提高粘土、改性剂的用量以及体系的pH值都能加快沉降速率,其中提高改性剂的用量是增加去除率和加快沉降速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氯化镧改性黏土固化湖泊底泥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宪正  潘纲  田秉晖  陈灏 《环境科学》2007,28(2):403-406
用氯化镧对14种黏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这些改性黏土固化磷的效果.研究了pH对改性高岭土磷吸附率和镧离子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氯化镧改性,不同黏土的磷固定率由改性前的3%~14%提高到改性后的52%~95%.氯化镧改性高岭土在pH为5时,达到磷吸附率的最大值94.85%,并在pH值4~8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磷吸附率(>80%).在pH>6.5的范围,La3+溶出浓度低于0.0178 mg/L.  相似文献   
84.
铁氧化物改性黏土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铁氧化物对黏土进行了包覆改性,采用静态吸附法对该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考虑了反应时间、pH、浓度、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吸附过程基本在3h内完成;改性黏土对Cr(Ⅵ)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的增大而明显减小;随着溶液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在初始pH为3.0的条件下,研究了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黏土对Cr(Ⅵ)吸附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式。由Langmuir等温式得出,在293K、初始pH为3.0条件下的单层饱和吸附量为12.91 mg•g-1。确定了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过程。与原土的对比实验表明,改性黏土对Cr(Ⅵ)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5.
以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为实验对象,检验了一种新合成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PST)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PST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在受试条件下,絮凝效果与絮凝剂投加量、染料浓度有较大相关性。废水的pH值应用范围较宽;搅拌时间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PST处理广东省高明市某印染厂的印染废水后,COD去除率为75.16%,脱色率为76.18%,处理效果良好,处理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聚铝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86.
A magnetic adsorbent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from treated water by magnetic force,without requiring further downstream treatment.In this research,amine-functionalized silica magnetite has been synthesized using N-[3-(trimethoxysilyl)propyl]-ethylenediamine(TPED) as a surface modification agent.The synthesized magnetic amine adsorbents were used to adsorb copper ions in an aqueous solution in a batch system,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was found to occur at pH 5.5 ± 0.1.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t...  相似文献   
87.
改性膨润土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再生水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水源的目的,使用河南信阳某膨润土厂生产的钠基膨润土,通过酸改性、铝柱撑改性和微波-硫酸亚铁改性制得三种改性膨润土,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实验结果显示,经XRD衍射分析可知,三种方法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其矿物结构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变化,膨润土层间距都较膨润土原矿有所增大,可见其改...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未改性、HNO3改性和NaOH改性杉木木屑对水中Hg2+的吸附特性,并探讨Hg2+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和木屑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木屑对水中Hg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90%以上.杉木木屑对Hg2+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研究表明,利用酸碱改性杉木木屑制备废水中Hf2+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膨润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非金属矿物原料,其有机改性得到的有机改性膨润土可以较好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色度。本文综述了有机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0.
用碳酸钾(K2CO3)溶液活化法成功地制备改性小麦秸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静态吸附试验对改性前后样品的组成、形貌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对比了秸秆改性前后的结构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小麦秸秆半纤维素被部分溶解,出现了多孔疏松的结构。改性小麦秸秆用量、溶液p H和亚甲基蓝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有助于改性小麦秸秆对亚甲基蓝吸附速率的提高,吸附类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模型且属于拟二级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