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7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2686篇
安全科学   508篇
废物处理   684篇
环保管理   430篇
综合类   5498篇
基础理论   680篇
污染及防治   1689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589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82.
我国氧化塘工程技术进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金质 《环境工程》1990,(6):59-61,63
<正> 氧化塘净化污水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经了初创、衰落和复兴三个曲折发展阶段。现在利用的氧化塘工程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采用人工强化措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新型净水技术,与原始的氧化塘技术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1988年调查,我国已建设85座氧化塘,处理污水总量170万t/d,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2%,与1985年调查统计的38座氧化塘相  相似文献   
83.
对2003年7月15~9月28日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Na 、NH4 、K 、Mg2 、Ca2 、Cl-、MSA、SO2-4、NO3-、C2O2-4和CH3COO-11种离子的浓度.离子组成表明,气溶胶主要以海盐颗粒为主,其中(Na Cl-)的贡献平均为60.2%;其次为硫酸盐.根据因子分析,11种离子归为4个因子,解释方差为83.7%.因子1包括Na 、nss-Mg2 、nss-Ca2 、Cl-和nss-SO2-4,代表陆地和海洋混合源,解释方差为41.2%;因子2包括NH 4、nss-K 和NO3-,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所释放的二次污染物,解释方差为18.9%;因子3只有MSA,来源于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排放的二甲基硫(DMS)的氧化,解释方差为11.9%;因子4包括CH3COO-和C2O2-4,主要来源于高纬度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大火,解释方差为11.6%.  相似文献   
84.
PHBV表面疏水改性用作吸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表面改性剂对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改性剂改性后PHBV的吸油率以及温度对其吸油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剂对PHBV的改性效果有所差异,从疏水和吸油的共同效果来看,最佳疏水改性剂为添加量5%时的硅油,温度对未改性PHBV和改性PHBV的吸油率及吸油速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矿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矿区生活污水,针对矿区生活污水水质COD为240mg/L,BOD为120mg/L,SS为100mg/L,pH为7.6的特点,处理后出水可达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工艺设备简单,占地少,运行便利,又剩余污泥量少。  相似文献   
86.
三结果与讨论3.1 活化改性胶粉粒经对混炼胶性能的影响  为了探索活化改性胶粉粒径大小对混炼胶物理性能影响的规律,我们分别在活化改性胶粉性能鉴定配方和载重汽车轮胎生产配方中进行不同粒径活化改性胶粉性能试验,结果见表5和表6。  由表5、表6数据可知:一般未经活化改性处理的胶粉配合到胶料中去,造成混炼胶物理性能如扯断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磨耗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屈挠性能也变坏,而且橡胶料压延、压出成型各因素被破坏,制品表面粗糙。这些现象出现是随胶粉粒径增大而加剧的。以上现象产生是由于未经活化改性…  相似文献   
87.
采用氧化沟法处理酿造曲酒污水,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是一种处理曲酒污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将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台子矿区污水处理工程工艺由以卡鲁塞尔氧化沟为主体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改造为更适宜在北方气候条件下运行的A-O法工艺;同时对系统的启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9.
沈阳理工大学学生城中水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水回用工作的推广实施积累了经验。尤其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污水处理工艺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沉淀和生物接触氧化以及最后的过滤和消毒,这样的工艺比较适合中等规模的投资,从回用水的经济效益上看这样的中水回用系统还是比较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90.
着重讨论两种生物处理工艺对港口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PAC絮凝──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出水COD<100mg/L,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