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8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924篇
安全科学   270篇
废物处理   307篇
环保管理   1157篇
综合类   5213篇
基础理论   327篇
污染及防治   851篇
评价与监测   18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城市污水厂出水直接进入天然水体、或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灌溉、补充景观水体和回灌地下水,均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针对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奥运公园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营养盐(氮、磷)总量和不同形态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二级处理本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回用水需经过深度处理.在所研究的生物活性炭吸附、微滤、超滤、反渗透以及上述技术的组合工艺中,使用超滤和反渗透联用的工艺路线对脱氮除磷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他工艺对去除氮磷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厂出水直接进入天然水体、或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灌溉、补充景观水体和回灌地下水,均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针对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奥运公园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营养盐(氮、磷)总量和不同形态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二级处理本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回用水需经过深度处理.在所研究的生物活性炭吸附、微滤、超滤、反渗透以及上述技术的组合工艺中,使用超滤和反渗透联用的工艺路线对脱氮除磷的效果较为理想,其他工艺对去除氮磷的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93.
城市二级污水灌溉对几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东郊七道弯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二级污水对几种园林植物(万寿菊、紫穗槐、高羊茅、早熟禾)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草坪草、紫穗槐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土壤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采用微纳米曝气预处理+土壤渗滤组合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其对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试验在2个尺寸均为300 mm×2 400 mm的有机玻璃柱R1、R2内开展,在R2反应器前设置微纳米曝气对进水做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4 L/d的条件下,前置微纳米曝气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R2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3.7%、96.5%、66.4%和92.6%,优于R1的去除效率。微生物学试验证明:2个系统中均存在厌氧氨氧化细菌,且在土壤表层以下0~30 cm处硝化-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等脱氮反应阶段最为剧烈。前置微纳米曝气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克服了传统土壤渗滤系统易堵塞、处理负荷低、脱氮效果差等缺点,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分析了电镀污泥基本性质,研究了电镀污泥重金属含量与浸出特性;同时,针对现有的电镀污泥资源化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6.
市政污泥产量大、有机质含量高、通过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等建设,在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减轻热岛效应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市政污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提供一个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新思路,推动污泥材料化利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污水厂较为常用污水处理方法,执行不同功能的污水厂菌群结构相差较大,文章主要对工业废水进行分析,整合理念水质信息,通过对比工业污水厂和城镇污水厂菌群结构数据,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为污水厂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问题是越来越严重,对我国水资源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城市发展中,需要加强对城市污水的治理,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污水治理问题和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污水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多,这对周围水土的影响很大。很多新城镇和乡村的污水设施建设不完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使的生态环境的破环范围不断变大。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源分离技术对污水进行治理,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为获得耐低温且絮凝优异的絮凝菌,对一株分离得到的絮凝菌进行紫外诱变和5℃低温胁迫培养,并对诱变优势菌进行应用条件优化.结果表明:①原始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②紫外诱变和低温胁迫培养得到的目标诱变菌FB-5对生活污水絮凝率达75.35%,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③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4、助凝剂加量为1.0 mL/(50 mL)、处理时间为15 min;筛选出影响诱变菌絮凝能力最显著的3个因素为絮凝菌投加量、pH和助凝剂加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净化的应用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38、助凝剂加量为1.04 mL/(50 mL).④验证试验确定絮凝率达97.01%,BOD5、CODCr、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显示,紫外诱变联合低温胁迫技术以及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优化絮凝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原始菌株的絮凝能力,低温诱变菌FM-5能使高寒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大幅降低,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