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泡石及其复配材料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选取湖北大冶Cd污染土壤,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泡石、酸改性海泡石以及二者与石灰、磷酸盐配合使用对油菜生物量、体内Cd含量以及土壤pH和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钝化剂处理均能有效提高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最大分别提高1.03和1.43倍,复合处理以及改性海泡石单一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海泡石单一处理。不同钝化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66.40%和22.68%。钝化剂复合处理比单一处理对降低油菜Cd吸收的效果显著,6%的钝化剂添加量较为合适。钝化剂复合处理以及海泡石单一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不同钝化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钝化剂复合处理对土壤Cd有效性的影响要比单一处理显著。综合实验结果,海泡石与磷酸盐复合处理对土壤Cd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2.
有机海泡石吸附水中刚果红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制备有机海泡石,研究有机海泡石对水相中刚果红的吸附行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探讨了其吸附机制.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TAB对海泡石有良好的修饰作用.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刚果红在有机海泡石上的吸附符合Langumir模型,吸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8.25 kJ/mol、40.70 J/(mol·K),表现为自发的物理吸附,且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活化能为7.7 kJ/mol.  相似文献   
33.
实验模拟地下环境,以天然矿物材料石灰石、海泡石和膨润土作为可渗透反应墙(PRB)填充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16种可渗透反应器,研究了天然矿物组合材料组配对污染地下水模拟液中镉污染的修复效果、出水pH、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同时对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组合材料对镉去除率达99.8%以上,石灰石对处理效果贡献最大,增加石灰石用量,处理效果明显改善,当石灰石含量为10%及更高时,对含镉1.0 mg/L的污染地下水模拟液处理后镉浓度低于0.7μg/L,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规定的II类水质标准;石灰石用量的增加对渗透系数影响不大,但出水pH呈弱碱性(7pH9),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并稳定于8。增加海泡石和膨润土用量对处理效果改善作用不大,但显著降低体系渗透系数,影响透水性。以正交实验直观分析法计算得到修复效果最优的PRB填充材料组配为石灰石/海泡石/膨润土=20/10/2(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4.
海泡石改性及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提纯与酸改性海泡石,去除了杂质、打通了海泡石内部封闭的孔道,增大了它的吸附能力。同时研究了 pH、改性海泡石的投加量、海泡石的粒度等因素对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改性海泡石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COD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SS去除率与脱色率能达到90%以上。除pH外,出水水质能达到GB4287 92中的Ⅰ级标准)、处理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35.
方至萍  廖敏  张楠  吕婷  黄小辉 《环境科学》2017,38(7):3028-3035
以浙江省绍兴市某铅(Pb)、镉(Cd)复合重污染地区土壤(全Pb含量为2 028.22 mg·kg~(-1),全Cd含量为2.36 mg·kg~(-1))及具有低Pb、Cd积累特性的浙江省典型晚粳稻品种嘉33为对象,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的施用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有效态Pb、Cd的含量以及水稻植株对Pb、Cd的吸收和分配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有效态Pb、Cd的含量与添加的海泡石量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0.952,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随着海泡石添加量的增加,水稻根、茎、叶和精米中Pb、Cd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根、茎、叶及精米对Pb、Cd的富集系数显著下降,同时茎对根系吸收的Pb、Cd以及精米对茎中Pb、Cd的转运系数也显著下降.当海泡石的添加量为9.00 g·kg~(-1)土时,嘉33精米中的Pb、Cd含量分别为(0.14±0.02)mg·kg~(-1)、(0.03±0.01)mg·kg~(-1),均低于国家的限量指标(GB 2762-2012);相比于对照组而言,水稻根、茎、叶及精米对Pb的富集系数分别下降了8.83%、29.96%、49.20%、79.41%,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下降了23.08%、63.22%、44.00%、82.35%;另外,茎对根吸收的Pb、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下降了23.18%、52.19%,精米对茎转运的Pb、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下降了70.83%、52.00%,意味着在铅、镉复合重污染土壤上,海泡石同时对重金属Pb、Cd在土壤-水稻系统的迁移与再分配具有较好的阻控作用,合理施用海泡石与低重金属积累品种相结合可以实现污染浓度相对较高的重金属Pb、Cd复合污染土壤的农业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36.
壳聚糖-g-聚丙烯酸/海泡石复合物对Pb2+的去除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易安  谢云涛  王爱勤 《环境科学》2009,30(9):2575-2579
制备了一种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海泡石复合吸附剂,考察了吸附剂对Pb2+吸附的pH依赖性、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成功接枝到壳聚糖骨架上,形成有机-无机复合吸附剂.吸附剂表面呈现粗糙多孔、凹凸不平的形貌,有利于吸附体系更快达到吸附平衡.在pH=6.00、吸附时间30 min、Pb2+溶液初始浓度0.02 mol.L-1和吸附剂用量0.10 g的条件下,复合吸附剂对Pb2+的平衡吸附量达到638.9 mg.g-1,约为海泡石的3倍.重复吸附-脱附5次,复合吸附剂对Pb2+的吸附量下降到489.2 mg.g-1,仍可达初始吸附量的76.6%,而海泡石使用3次之后即对Pb2+丧失吸附性能.与海泡石相比,复合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更快的吸附速率和更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7.
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研制及处理染料废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Fe3+和Al3+对海泡石原矿进行改性,制得高效Fe-海泡石和Al-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对活性艳兰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吸附处理60min模拟废水脱色率达99%;吸附容量最高可达58.44mg/g,与同条件下的活性炭及海泡石原矿相比,最高吸附容量分别提高了3~4倍和9~10倍。  相似文献   
38.
巯基改性海泡石吸附水中的Hg(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婧如  陈本寿  张进忠  刘江 《环境科学》2016,37(6):2187-2194
为发展高效低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促进海泡石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巯基乙酸改性天然海泡石,并对改性材料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比表面、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海泡石对水中Hg(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有机改性向海泡石中引入了巯基,改性海泡石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空隙增多,且带有更多的负电荷,有利于提高其对Hg(Ⅱ)的吸附能力.改性海泡石吸附水中Hg(Ⅱ)的最佳p H为6,30℃时可在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初始吸附速率常数为0.063 mg·(g·min)~(-1);吸附热力学特征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描述,改性海泡石对Hg(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256 mg·g~(-1);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39.
污灌区镉污染土壤钝化修复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对Cd污染污灌区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海泡石显著地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P<0.05),可交换态Cd比例下降了0.8%~3.8%,而残渣态Cd比例增加了0.5%~9.8%.投加海泡石明显地促进菠菜生长,与对照相比,地上部和根部干重分别增加了0.94~2.11倍和1.63~5.21倍.添加海泡石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5.1%~15.4%、14.2%~28.8%和23.5%~34.0%,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5.5%~91.7%和45.6%~96.5%.菠菜体内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随土壤中海泡石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相比,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19.9%~45.6%和51.2%~70.2%,且在海泡石投加浓度达到5%时,菠菜可食部Cd含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磁性海泡石表面零电荷点和吸附Cd~(2+)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惰性电解质滴定法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磁性海泡石表面零电荷点和吸附Cd2+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海泡石经过磁改性后所对应的pHpzc值由8.0升高到8.5,吸附体系pH的提高,有利于对重金属阳离子Cd2+的吸附.在pH值大于3时,磁性海泡石对Cd2+吸附量和去除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且趋于稳定,其吸附量为16.10 mg.g-1,约为海泡石的3.9倍,去除率为98%,约为海泡石的2.2倍.磁性海泡石对Cd2+的吸附量与离子强度有较大的相关性,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对Cd2+的吸附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机理以表面配合吸附和表面沉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