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PCB)中O、S、N、Zn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热解炭本体中“双键氧/S—O”峰随热解温度升高不断增大,硫化物含量高,Zn和大部分N分别以ZnS和胺的形态仅存在于热解炭本体中;商用炭黑中不含硫化物、N及Zn,O主要以“双键氧/S—O”形态存在;热解炭表面吸附层中S以“S-C/R-S-S-R”形态存在,O的存在形态随热解温度的不同而改变,而450℃时热解不完全,表面吸附物很少;热解炭本体、表面吸附层及商用炭黑中均不含氧化物;热解炭粒径越小,O、S、N和Zn的存在形态越接近本体,表面吸附层的厚度大约为0.2mm,表面吸附层对热解炭整体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2.
催化燃烧是最有效的炭黑消除手段之一,催化剂是其中的核心,其活性的提高对催化效果优化及成本控制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报道的大量炭黑燃烧催化剂活性测试是基于不同实验环境进行的,其结果之间缺乏比较意义.为了筛选活性优异的催化剂,并总结出催化剂活性与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催化过程中氧物种原位定量观测建立基础,根据易得、环...  相似文献   
53.
<正> 一、前言在炭黑厂废气污染物中,炭黑粉尘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由于炭黑粉尘是疏松质轻且粒径极小的黑色粉末,在空气环境中令人讨厌,在黑炭厂周围的企业及居民反映强烈。然而在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中,测定总悬浮微粒常常是不超标。即使在感觉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监测所得到的结果也只有1mg/NM~3左右,浓度水平在国家大气环境质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油炉法炭黑生产过程烟气余热的回收及利用.研究表明,采用余热锅炉串联多级空气预热器,是目前我国炭黑烟气余热回收及利用的最佳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将高温炭黑烟气的余热最大限度地回收及利用,同时可满足炭黑收集及净化系统设备对炭黑烟气温度的要求.采用这种方法,炭黑烟气余热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55.
江镇海 《化工环保》1996,16(4):206-209
采用气浮-离心组合工艺处理炭黑废水,出水炭黑含量为50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离心后所得炭黑滤饼的含水量为90-92%。整个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6.
刘忱 《化工环保》1996,16(6):358-361
炭黑废水中提取的炭黑,经干燥,其质量可符合导电炭黯 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提取导电碳黑过程中物料的传递及干燥工艺,并泽试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利用重油制氢工艺废渣-炭黑为吸附剂,治理工苯胺生产工业废水,具有以废治废,投资小、吸附效率高等优点。通过试验,对各项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对吸附剂再生,重复使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8.
本从废轮胎热解炭黑物性进行分析,对其在BRA改性沥青中的应用及其性能影响加以研究,为废轮胎热解炭黑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且对改性沥青和BRA改性沥青本身作了简要的介绍。基于对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求,废轮胎热解处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废轮胎热解不仅可以生成燃料油,热解炭黑也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9.
将丙烯酰胺接枝到淀粉上并负载到炭黑表面制备一种新型复合吸附剂(CLS),用于去除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淀粉/炭黑和淀粉/丙烯酰胺的质量比对接枝参数与吸附效率的影响,得到较佳制备条件。同时对比了纯淀粉、炭黑与CLS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LS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纯淀粉和炭黑。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CL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为物理扩散吸附与化学吸附并存;CL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以颗粒内扩散为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