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过氧化氢热爆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氧化氢作为绿色环保的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因其热分解爆炸危险性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过氧化氢在高温或与一些不兼容化学物质作用下,将会激发其热危险性,进而引发热失控反应,最终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过氧化氢热爆炸事故,简要概述了其热爆炸事故历程,并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过氧化氢热爆炸的研究进展。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失控模型和基于热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尤其对基于热失控模型的热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验研究方面,分析了高温条件下与杂质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的热危险性,包括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最后就过氧化氢热爆炸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2.
基于铜离子(Cu2+)的类芬顿体系通常需要较高的Cu2+剂量,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微量Cu2+(2.5μmol/L)联合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Cu2+/H2O2/HCO3-)体系用于水中双酚A(BPA)的高效降解.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Cu2+/H2O2/HCO3-体系对BPA的降解效果随Cu2+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随H2O2和HCO3-投加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在溶液初始pH值5.06~11.02范围内,BPA均可得到有效去除,且升高反应温度可促进BPA的降解.Cl-、HPO42-、腐殖酸会抑制BPA...  相似文献   
93.
采用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BAP)类芬顿体系去除水中四环素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四环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究了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降解四环素的机理.结果表明,BAP体系的pH适应范围较宽;HCO3-浓度和H2O2浓度的增加可加速BAP体系高效降解水中四环素的反应;温度显著提升了BAP体系中四环素的去除速率;水中共存阴离子(Cl-、NO3-、SO42-)对BAP降解TC的影响不显著;当水中共存溶解性有机质浓度超过20 mg·L-1时,对BAP降解TC的抑制作用明显.在不同的影响因素实验中,最优反应条件的TC去除率均保持在85%以上.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鉴定结果表明体系中产生了CO3·-、HO·、O2·-和1O2,其中CO3·-起主要作用.在最优反应条...  相似文献   
94.
在模拟太阳光下研究了多种腐殖质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过氧化氢(H2O2)生成动力学,并对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腐殖质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均能产生H2O2.不同腐殖质生成H2O2速率差异不大,范围为6.379~15.784nmol/(L·min),腐殖酸生成H2O2速率略快于富里酸.对于腐殖质模型化合物,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醌、邻茴香胺、对茴香胺、水杨酸和2,6-二甲氧基-1,4-苯醌等8种模型化合物没有产生明显的H2O2,而藜芦醇、对氨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DHBA)、2,5-二羟基-1,4-苯醌、苯酚、苯甲酸和苯胺等7种化合物均可检测到H2O2产生.但其产生H2O2的速率差异较大,相差1~2个数量级,生成H2O2速率最快的化合物为2,5-二羟基-1,4-苯醌和DHBA,较慢的为苯酚、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基于腐殖质生成H2O2机制,推测典型模型化合物DHBA的H2O2生成机制可能为光照条件下该化合物跃迁为单重激发态,该激发态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还原性自由基中间体,该中间体和O2反应,生成了超氧负离子(O2·-),随后与水中H+反应生成了H2O2.  相似文献   
95.
Fenton试剂加硫酸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硫酸、Fenton试剂对酚的催化降解作用,证实了硫酸与Fenton试剂对酚的催化降解具有协同作用。H_2SO_4-Fenton试剂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结果说明,在Fenton试剂中加入硫酸可大大增加其对酚的降解能力。与单独的Fenton试剂法比较,当H_2O_2∶COD(重量比)<0.8时,本法对COD≥14000mg/L含酚废水COD去除率可提高40%以上,对高浓度含酚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6.
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初步探讨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机理及变化规律,采用人工模拟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特征及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现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作用.不同配制方式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效应顺序为多倍量式>倍量式>半量式>等量式.浓度为200mg·kg-1左右的等量式波尔多液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最小.2)24h培养时间下,随波尔多液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统计分析表明,Km和Vmax均与波尔多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过氧化氢酶Km值可表征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程度,其作用机理为反竞争性抑制类型.3)波尔多液对离体过氧化氢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Cu(Ⅱ)和离体过氧化氢酶的结合常数K及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69.1831mol·L-1和0.6878.  相似文献   
97.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湿式氧化乐果农药废水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沉淀剂种类、沉淀温度、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配比等因素对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利用BET比表面积测定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制备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乐果农药废水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用量以6 g/L,反应温度80℃,过氧化氢加入量为12.0 g/L,反应时间60 min,COD去除率为89.5%,活性组分溶出量较小。  相似文献   
98.
不同种植制度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量与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密切相关,种植制度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对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853农场不同种植制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种植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农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碳含量,而大豆连作和玉米-大豆轮作使土壤有效氮和全氮含量提高,大豆连作土壤pH显著低于其它作物连作及轮作处理,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种轮作体系均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催化能力,且催化能力的提高源于酶的Km降低(即酶-底物亲合力提高);玉米-小麦-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及催化能力,其催化能力的提高由2个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共同决定,禾本科作物连作土壤动力学参数与豆科作物种植(大豆连作及与禾本科轮作)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合理的轮作方式是提高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
日光/H2O2/草酸铁络合物光解水溶液中的直接耐酸大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H  相似文献   
100.
雷奇清 《化工环保》2001,21(6):369-369
对于过氧化氢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稀碱,国内各厂家基本上都是采用真空蒸发浓缩成浓碱再利用的方法来处理.因浓碱经过多次利用,又受到过氧化氢生产中产生的可溶性有机杂质的污染成为废碱而被排放.近几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过氧化氢工业发展迅速,国内现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因此,废碱污染环境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针对上述情况,经过试验研究出了过氧化氢后处理废碱治理和利用技术.该技术不但解决了废碱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变废为宝,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废碱的来源 过氧化氢是采用蒽醌法来生产.主要生产过程是,将蒽醌、芳烃、磷酸三辛醌配制成工作液,工作液经过钯催化剂的催化而氢化成氢蒽醌,氢蒽醌再经过空气氧化,最后用纯水萃取得到过氧化氢和工作液.工作液须经浓碱处理后再循环利用,从而产生废碱(稀碱). 经分析,废碱的主要成分为:磷酸氢二钾(300 kg/m3)、碳酸钾(160 kg/m3)、其他可溶性有机杂质(蒽醌降解物的质量分数为1%~2%).废碱液的密度(20℃)为1.2 kg/m3,pH为11~12. (2)利用废碱生产磷酸二氢钾 用工业磷酸(质量分数为85%)将废碱液调至pH为4~5,用刚果红试纸测反应液为浅紫色为准.然后待反应液静置分层,将上层油状物去掉,再送入真空蒸发罐浓缩至密度( 20℃)为1.32~1.33 kg/m3,经过滤、冷却(至室温)、离心后得到磷酸二氢钾,母液回中和器循环使用. (3)产品质量 对得到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分析,结果为:外观白色结晶,磷酸二氢钾(以干基计)质量分数98.0%、水分3.0%、水不溶物0.20%、氯化物0.1%、铁0.002% 、砷0.00 3%、重金属(以Pb计)0.002%,pH 4.4~4.6,产品质量符合GB1963-80一级品标准. 用该方法处理1 m3废碱需消耗工业磷酸350 kg,可以获得磷酸二氢钾8500 kg,按现市场价计算, 可获纯利润2010元. 废碱经回收处理后,不仅解决了废碱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