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以染料比布列希猩红为降解对象,采用细胞固定化技术,建立6种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水处理反应器工作体系。研究表明,海藻酸钙小球-生物流化床、不锈钢网片反应器、以海绵和泡沫为载体的池形反应器(反应器Ⅰ和Ⅱ)及以裹夹生物海绵的钢丝网为载体的池形反应器(反应器Ⅲ和Ⅳ)等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15—16d内,染料脱色降解率可达95%左右。相比较而言,反应器Ⅳ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启动快、处理水量大和节能低耗等优点。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游离细胞与载体吸附培养、不同载体材料对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进行连续染料脱色及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chrysosporium可在载体上良好生长,甚至生长到载体内部。木屑、玉米芯、花生壳3种载体材料中,以木屑载体吸附培养物的持续脱色和产酶效果最佳,该培养物经三轮连续脱色后对染料RB5仍能达到最高95%的脱色率,并产生596 U/L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和1 326 U/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对染料的持续脱色和产酶能力明显优于游离细胞培养物。  相似文献   
33.
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聚丙烯酰胺(PAM)的生物降解,从葡萄糖的加入量、pH、N浓度、Mn2+浓度和降解时间5个方面考察了对PAM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聚丙烯酰胺具有特殊的酶催化降解的能力,降解率可达50%,限氮条件(NH4+=0.2g/L)和Mn2+浓度(Mn2+=0.017 5g/L)是菌株产聚丙烯酰胺降解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4.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染料和印染废水的降解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限碳培养条件下,可以降解酶性、直接、活性、阳离子等多种类型的印染工业染料、在培养的d5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最高时,分别加入酸性染料卡布龙红和弱酸大红,质量浓度(ρ/mgL^-1)分别为25、50、100和12.5、25.50,48h后培养液基本脱色,较高浓度下菌膜上有残余染料吸附,5d后染料质量降解率分别是100%、88%、92%和58%、58%、65%、38%。以含有上述两种染料的印染废水置换培养液,并加入葡萄糖1g/L,黄孢原毛平革菌可以直接使废水脱色,菌丝可以重复培养脱色废水至少5批,每批废水的脱色率均大于90%,5批废水总的染料质量降解率约为80%,在重复培养脱色废水的过程中,测不到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力,说明废水中的染料分子是在细胞表面或进入胞内被降解的,若加入的葡萄糖浓度降低一半以上,菌丝脱色废水的效果将有所下降,图5表5参11  相似文献   
35.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城市剩余污泥中的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剩余污泥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可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以黄孢原毛平革菌为对象,从剩余污泥和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L)配比、接种量、摇床转速、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mL培养体系中含30g剩余污泥、40mLPDL或3g葡萄糖(pH=6.5),接种1 mL含107mL-1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孢子悬液,温度为28℃,转速为150 r/min,培养84 h,得到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物量可达3.3 g,剩余活性污泥的生物学转化率为30%~50%。城市剩余污泥可以作为黄孢原毛平革菌生长的培养基,从而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6.
周成  董明  文湘华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1):1373-1378
揭示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反应器中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白腐真菌反应器难以连续运行问题的本质. 在耦合臭氧单元的反应器对酸性蓝45连续降解的过程中,考察了非固定化和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特性变化. 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 700 mg/L的非固定化系统中,染菌量为7.1×105 CFU/mL,平均脱色率为19%;但菌丝球形态不稳定,运行8~12 d时出现破裂、菌丝脱落、内容物大量流失,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加剧. 在固定化系统中,接种量为1 700 mg/L时,染菌量降至8.4×104 CFU/mL,平均脱色率升至22%;接种量为4 300 mg/L时,染菌量降至4.7×104 CFU/mL,平均脱色率达29%. 在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相对稳定,但21 d后,其稳定性降低,也出现了菌丝脱落现象,这与菌丝球或固定化菌丝的内部菌丝老化和自溶有关,可以考虑通过设计新载体从生物膜的内部和外部同时供给营养物和氧气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37.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煤炭具有降解转化效果.通过对该菌种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获得了高效的煤炭生物降解转化菌株.采用PDA培养基,在pH值为7.0、温度为28℃、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进行黄孢原毛平革菌原生质体再生菌的培养和煤炭生物降解转化试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36℃、振荡培养5~6h的条件下萌发出极短芽管的孢子,在含有Novonzyme234和溶壁酶的MgSO4溶液中进行破壁生成原生质体;进而选取酶解120 min的原生质体,在距离30 W紫外灯30 cm处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对义马褐煤、硝酸处理义马褐煤及其降解转化产物采用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效果显著,且再生菌遗传性状稳定,在溶壁酶质量浓度为7mg/mL、Novonzyme234质量浓度为5 mg/mL、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为85%,再生率为9%;在紫外辐射90s时黄孢原毛平革菌原生质体的致死率为95.6%,其原生质体再生菌对义马褐煤和硝酸处理义马褐煤的最大降解率从31.84%分别提高到42.6%和60.16%,较紫外诱变育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义马褐煤和硝酸处理义马褐煤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0.05%和8.54%;降解转化产物的官能团含量发生了变化,芳香类高聚物降解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类物质及其他类物质.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氮源,铁、铜、锰等金属元素以及Tween 80等有机添加剂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源是黄孢原毛平革菌生长的必需元素,铜元素和锰元素对苯酚降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铁元素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各种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氮0.1 g/L、铁0.5 mmol/L、锰1.0 mmol/L、铜0.3 mmol/L、Tween 80 0.01 mmol/L。  相似文献   
39.
白腐菌降解木素酶系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浆行业目标是脱除木质素,留下纤维素.白腐菌对木素的选择降解性能是造纸工业兴起研究领域如生物制浆,生物漂白及污染处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对有关白腐菌降解木素的酶系及作用机制作了概述,目的在于绘出一幅整体的木素降解酶系相互依存的图景,以便人们扩大视野,全面深入研究木素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40.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的载体结合和包埋固定化研究表明:各种多孔材料可以有效地固定菌体,并克服由于动培养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对降解酶系统的破坏;海藻酸钙固定化小球,在合适的包埋条件下,可达到相对的最佳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