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清洁生产实践,对镉镍密封蓄电池的生产工艺进行评估、改造,加大实施规范化清洁生产审计力度,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2.
申立庆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61-161
我国每年有废弃电池近百亿只,大多数混入生活垃圾后被填埋或焚烧,成为污染地下水和大气的隐患.针对我国废旧电池处理现状,应加强对废电池的源头管理,建立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及管理体系,尽快确定一条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废碱性干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锌资源,进行了酸性浸出生产饲料级硫酸锌产品的实验研究,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浓度对酸浸出反应的影响,及溶液浓度、结晶温度等条件对结晶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最终得到优等品级别一水硫酸锌和七水硫酸锌产品。  相似文献   
104.
对利用烧结处理废旧电池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400℃、时间为90 min时,汞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在焙烧温度为1100℃、时间为90 min时,脱锌率可达到95%;将除汞除锌后的电池样添加到烧结原料中,其量为1%时,对烧结矿质量基本没有影响,说明该技术处理废旧电池是可行的,可为我国废旧电池的处理和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5.
微生物还原浸出法回收废旧电池粉末中的金属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驯化培养K1、K2、K33株锰还原异养微生物,使微生物耐受电池重金属离子的能力提高。通过微生物的还原作用将二氧化锰还原成二价锰离子回收利用。微生物利用MnO2作为代谢呼吸链最终电子受体,传递氧化有机物产生的电子,还原溶浸锰于介质中。与其他菌株相比,K1菌株表现出很强的金属耐受性,最终浸出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不同外热部位对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平台对电荷量为100%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开展不同外热部位下热失控试验,探讨不同部位外热源对电池热失控行为过程、热失控响应时间、温度特性、电池破裂部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热源功率条件下,外热源位置对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初爆与二次燃爆间的时间间隔存在影响,顶部加热时安全阀打开瞬间便发生二次燃爆,底部和中部加热工况下,时间间隔分别延迟至18 s和40 s;中部加热时池体温升速率最慢,为0.873℃/s,分别为顶部和底部加热时的77.5%和77.8%;中部加热时热失控响应时间最长达290 s,顶部和底部加热时分别缩短12.4%和30.0%;顶部和底部加热时,热失控破裂部位集中于顶部"褶皱处"和底部防爆阀,但在中部加热工况下,电池发生破裂部位的随机性增加,其外壳破坏程度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7.
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材料组成及工作原理,阐述了回收处理锂离子电池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预测了今后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采用电加热原理,研制了一种加热服装,由背心、电池和加热载体三部分组成,可遥控操作不同的发热功率,全功率发热时间大于3h,衣内表面温度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究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在真实应用场景下的热失控及其传播行为特征,选用86Ah方形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对其在热滥用触发方式下的热失控行为及模组箱体空间与开放空间中的传播行为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单体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导致模组箱体内沿高度方向出现明显温度梯度,模组底部与顶部温度测点的最大温差达118.4 ℃。传播实验结果表明,模组箱体空间内热失控电池通过产气及喷出高温电解液向其他电池传热,在热失控电池影响下,模组箱体空间内3块电池上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均高于开放空间实验12 ℃~150 ℃,模组空间内热失控电池向同侧两块电池的传热量高于开放空间实验225 kJ和44.4 kJ。但箱体环境中有限的氧气供给会减缓电池在热失控时的内部放热反应进程,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电池热失控峰值温度较开放空间实验低33 ℃~145 ℃,并且模组箱体空间实验中热失控完全传播所用时间较开放空间实验滞后213 s。研究结果对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安全设计和热失控传播阻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废电池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废电池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管理法规不完善,回收体系不健全,适宜的管理运行机制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废电池环境无割化管理的方法,提出加强管理法规建设、完善废电池自愿、强制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