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302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在不同进水浓度下,采用两种比表面积相似但是孔径分布不同的碳气凝胶作为电极进行了一系列电吸附除盐平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不同的孔径分布对碳气凝胶除盐效果影响不一样.其机理为双电层的存在,使得碳气凝胶空隙内的双电层扩散层相互叠加;同时,根据德拜定律,碳气凝胶空隙内的双电层扩散层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厚度不同,从而使得双电层扩散层相互叠加的情况也随浓度变化而变化.这两种作用共同导致了实验结果.当溶液浓度为 0.01 mol·L-1时,选择主要孔径不小于20hm的碳气凝胶电极;当溶液浓度为 0.1 mol·L-1时,应选用主要孔径不小于 10nm 的材料;当溶液浓度为几 mol·L-1时.则分散层几乎消失,孔径大小对电吸附性能影响几乎不考虑.  相似文献   
82.
Fungal pellets of Aspergillus niger 405,Aspergillus ustus 326,and Stachybotrys sp.1103 were used for the removal of humic substances from aqueous solutions.Batchwise biosorption,carried out at pH 6 and 25°C,was monitor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nd the process described with Freundlich’s model.Calculated sorption coeffcients Kf and n showed that A.niger exhibited the highest effciency.A good match between the model and experimental data and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cient(R2)pointed out to judicious choice of ...  相似文献   
83.
采用室内模拟研究,以P-25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进行了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探讨,初步考察了溶液的pH、P-25纳米TiO2用量对光催化降解苯酚过程的影响,以获得P-25纳米TiO2光降解含酚废水的较好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pH=8时,降解水体中苯酚效果最佳,强酸和强碱条件均不利于苯酚的降解;在pH 8的反应体系中,当光催化剂用量为0.4g/L时,催化水体中苯酚降解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4.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太阳能产业用多晶硅片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割液废液的处理工艺及回收工艺,并分析了它的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5.
杂质对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装置对含杂质的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l-单独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硝酸铵溶液的热分解,提高了其临界爆炸温度;pH值一定时,随着Cl-浓度的增大,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呈指数形式降低;Cl-浓度一定时,pH值越小,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越低;油脂会降低硝酸铵溶液的热稳定性.该结果...  相似文献   
86.
采用Fourier-Bessel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半空间中地下夹塞物对平面SV波的散射解析解。借助大圆弧面近似模拟水平地表,由连续性边界条件和自由地表条件建立方程求解。通过参数分析,讨论了夹塞物本身及入射波特性对地表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夹塞物附近地表位移放大效应显著,地表位移对入射SV波频率和角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当埋深较深时,夹塞物的散射效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87.
利用傅里叶变换方法,研究了层状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对SV波的时域散射问题。首先,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时域问题转换为离散的频域问题,针对有效频率成分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频域响应,再将所得频域结果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解答。通过与已有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以基岩上单一土层中沉积谷地在R icker波入射下的散射问题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沉积谷地和土层的存在都会造成振动持续时间的增长;层状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和均匀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对波的放大作用存在显著差别。文中分析了造成该差别的原因,并讨论了覆盖层厚度和刚度对散射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两种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四环素去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中药材三桠苦药渣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在400、600和8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四环素的去除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制备的生物炭进行表征;并探究热解温度、生物炭添加量、初始溶液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离子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炭去除水溶液中四环素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探究两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溶液中四环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随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00℃制备的三桠苦药渣生物炭(EIBC800)具有最佳吸附性能.生物炭添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吸附时间对800℃制备的三桠苦药渣生物炭(EIBC800)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SBC800)吸附水溶液中四环素影响较大,吸附时环境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大小依赖于抗生素质量浓度.EIBC800和CSBC800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分别为0. 954 0和0. 835 5),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R~2分别在0. 899 1~0. 957 9和0. 973 6~0. 994 6之间),主要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均是自发吸热的过程.通过以两种原料所制备的生物炭吸附性能对比,EIBC800吸附抗生素的能力比CSBC800更强,说明中药渣在制备生物炭去除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Chromium (Cr) is used in man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its release into natural waters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today. Low concentrations of Cr(VI) are toxic to human health and living organisms due to the carcinogenic and mutagenic nature of this mineral. This work examined the conversion of Cr(VI) to Cr(III) via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using gold electrode in an acidic sodium alginate (SA) solution and subsequent removal of the produced Cr(III)-SA by the polymer-enhanced ultrafiltration (PEUF) technique. A solution of SA in nitric acid was used both as an electrolytic medium during the voltammetric measurements and bulk electrolysis and as an extracting agent during the PEUF technique. The electroanalysis of Cr(VI) was perform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in the presence of acidic SA solution to study its voltammetric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the Cr(VI) concentration, pH, presence of Cr(III), SA concentration and scan rate. In addition, the quantitative reduction of Cr(VI) to Cr(III) was studied through the bulk electrolysis 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ed efficient reduction with well-defined peaks at approximately 0.3 V vs. Ag/AgCl, using a gold working electrode. As the pH increased, the reduction signal strongly decreased until its disappearance. The optimum SA concentration was 10 mmol/L, an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resence of Cr(III) did not interfere in the Cr(VI) electroanalysis.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reduction by bulk electro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acidic SA solution, it was possible to reduce all Cr(VI) to Cr(III) followed by its removal via PEUF.  相似文献   
90.
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在水中可长久稳定存在,其表面吸附的重金属对水环境产生了潜在危害.本文研究了纳米塑料聚苯乙烯微球在吸附时间、溶液pH、氯化钠溶液、锰离子、温度等不同实验条件下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粒径为400 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可快速吸附铅离子,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 min,吸附率达到53.30%.聚苯乙烯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遵循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主要为非线性吸附.随着溶液pH的增加,铅离子平衡吸附量增加,静电作用是影响铅离子在聚苯乙烯微球上吸附的关键因素.增加溶液盐浓度,微塑料发生聚集,比表面积减小,吸附位点减少,铅离子的吸附量显著降低,在3.5%氯化钠溶液中,纳米塑料对铅离子的吸附率仅为7.5%.与重金属锰离子共存,可促进聚苯乙烯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升高温度,纳米塑料对铅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