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205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1015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分析了我校图书馆现状及其与现代化图书馆之间的差距,从人员、技术、资源和服务方面对我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做了一些构想,提出了适合我校校情的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培养实验分析了藻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细胞结合态磷对磷酸盐浓度的响应.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在水华区域藻类植物的细胞磷库分布特点与非水华区域明显不同.室内培养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大磷酸盐吸收速率为7.71,2.39μmol/(L·d),最大比生长率分别为0.517,0.262d-1,磷酸盐吸收同化率为5.9×10-8,4.7×10-7μmol/cell,前者具有更快的磷酸盐吸收能力,更高的比生长率和较低的磷酸盐吸收同化率.2种藻细胞内结合态磷通常占细胞总磷库的50%以上,是细胞磷库主要存在形式.中肋骨条藻种群可以通过藻细胞数量增长来吸收环境中的磷源,而东海原甲藻则会优先满足细胞自身的磷储存后进行细胞增殖.在高浓度磷环境中,东海原甲藻种群的细胞不同结合态磷的质量浓度会达到饱和.磷匮乏时,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细胞内结合态磷的质量浓度与零时刻相比分别降低了45%和6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培养过程中,中肋骨条藻单个细胞的细胞表面吸附态磷库(95%)比细胞内磷库(50%)的降低幅度更大,东海原甲藻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利用提高基质-氨氮浓度的方式富集硝化细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度为30℃,pH为6.5~8.0,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高于2mg/L时,经过12~13周的富集培养,污泥中硝化细菌浓度是未经富集污泥中硝化细菌浓度的12.5~20.0倍。  相似文献   
15.
国家环保局颂发的《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制度》明确规定,监测人员必须经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考核,实行持证上岗.江苏省监测人员的考核分两次进行、91年对11个省辖市,92年将对区、县(含县级市).省质量保证管理组91年8月起.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11个省辖市站监测人员的基本理论考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并在90、91年的实际样品测试考核基础上,于今年上半全面开展一次有关项目的实际样品考核.这是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第一次大规模较系统、较完整的业务技术考核.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这次考核,全面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使每个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具有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省质管组结合本省环境监测工作的实践,制定并由省环保局颂发了《江苏省环境监测人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环境监测站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人性化管理模式,介绍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思想及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人员特性,指出环境监测站实行人性化管理,应转变观念,确定目标,重视监测人员培训,加强与监测人员的沟通,增强团队意识,着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含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中筛选出了具有产絮效果的Y5菌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Y5菌液的絮凝率得出 :菌液絮凝性能是其中 3种复合菌株共同作用的结果 ;培养基初始pH值在 5 .0~ 9.0的范围内时 ,Y5菌液的生长量及其上清液的絮凝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相似文献   
19.
Seed yeast cultivation for salad oil manufact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mixture of five yeast strains obtained from soil could remove about 85% TOC of oil-rich wastewater in batch test.While the highest MLSS was obtained at an N:C of 1:5,the oil removal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C during yeast sludge cultivation.Ammonium chloride was the best nitrogen source for yeast cultiv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yeast growth and oil utilizxation.An ammonia concentration of over 1300 mg/L led to mass death of yeast at a pH of 5.The ammonia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a level of 1000 mg/L or lower.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微生物分离技术和一些微生物特定的鉴定方法,对乳制品综合废水中细菌进行不同温度的增菌培养,分离,纯化对比试验及显微镜观察,根据各菌株的个体,群体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到菌属,实验结果可见,微球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为乳制品废水的优势菌群,并且培养温度30℃为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