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21.
目前为止缺少对鄱阳湖全湖冬候鸟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方面的研究分析,拟通过对鄱阳湖冬候鸟群落多样性和种群动态的分析,为该地区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提出建设性建议。2010~2012年冬季,通过采用直接计数法和样线法调查鄱阳湖湿地冬季碟形湖内的越冬鸟类群落结构。总共记录到越冬鸟类88种,另有29种属于文献报道但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的种类。总共117种鸟类分别属于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行目和佛法僧目。在鄱阳湖,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是冬候鸟,达到78种。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绿翅鸭和斑嘴鸭是鄱阳湖湿地越冬鸟类中的绝对优势种,鸟类个体数量最多的冬季蝶形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大湖池、沙湖和大汊湖,都昌县的黄金嘴,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白沙湖,余干县的林充湖和南湖,以及鄱阳县的珠湖。各种越冬鸟类在鄱阳湖湿地的种群数量分布差异主要是与各碟形湖水位的高低和食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只有在冬季开始后,使碟形湖洼地的水位逐渐降低,越冬鸟类才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湖泊中的食物  相似文献   
922.
采用Smith生态位宽度公式、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公式和冗余分析(RDA)对古夫河22种优势种进行生态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古夫河春夏季着生藻类优势种以硅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居多。根据不同月份的生态位宽度将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分为5类,第一类优势种具有最宽的生态位且它们与蓝藻类优势种的重叠性指数最大。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的分布受总氮、酸碱度、氨氮的影响较大。第一类优势种可反映古夫河总体水质情况,第五类优势种反映古夫河水体中某一个或几个水质因子的变化;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可反映古夫河水质是否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结合RDA排序图和优势藻类种群变化可判断古夫河水体中总氮、氨氮及酸碱度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3.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的人工恢复植物和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它们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 μg/g的元素有Ca、P和Na,100~1 000 μg/g的元素有Mn、K、Fe、Mg和Al;而对照紫花针茅草原优势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 μg/g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 μg/g的元素有P、Mn、K、Fe、Mg和Al。人工恢复区土壤元素含量:>1 000 μg/g的元素有Ca、Fe和Mn,100~1000 μg/g的元素有Mg、K、Al、P和Na;对照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元素含量:>1 000 μg/g的元素有Ca、Fe,100~1 000 μg/g的元素有Mn、Mg、Al、K、P和Na。该区域植物和土壤元素含量都属于Ca > K 型。人工恢复植物和对照的紫花针茅草原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能力具有较高的相似性。K和Al元素的累积与其他元素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元素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元素之间的吸收累积属于协同作用,无明显的撷抗作用  相似文献   
924.
基于集聚优势视角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非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限制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国际经济学界一直在寻找其中的传导机制,并形成了若干不同的观点,有的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有的认为是因为荷兰病所致,有的则认为是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还有人认为是丰裕的自然资源引发了寻租和腐败.笔者则是另辟蹊径,运用集聚优势理论,从丰裕的自然资源对生产优势、金融优势和战略优势的影响入手,全面地解释了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笔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自身的作用在不断下降,而丰裕的自然资源又使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资源优势丧失,从而降低了生产优势;丰裕的自然资源又通过汇率的变化使金融优势变弱;丰裕的自然资源还影响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战略、政治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从而使战略优势降低.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三大优势的影响,降低了该国或地区集聚优势的能力,抑制了经济增长,从而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笔者还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避免资源诅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5.
从全球化、国情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现代视角对国家储备物资的实质属性及其功能特征进行深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储备物资在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必要性及其投入使用的作用原理,对国家储备物资参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生活的现代价值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或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巨灾和风险时,国家储备物资因其属性功能而不仅具有比较优势,更具有绝对优势;它们的投入和使用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保证民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以发挥刚性作用与弹性作用。这种功能性的优势及其作用是市场机制不具备的效能,是社会其他资源或力量无法替代的,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中,它们是国家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926.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无论是对发达区域(产业转出区)还是落后区域(承接区),都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最佳选择。采用对比的实证分析,从西部的动态比较优势出发,通过西部各省的优势比较从总体上确定了西部承接产业的优先承接区、一般承接区和承接障碍区,然后将西部各省的竞争优势与中部地区进行比较,确定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适宜承接产业转移的类型。  相似文献   
927.
文军 《中国安防》2008,(4):54-57
网络监控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不再只是热点概念了,而是越来越被认可,其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在快速的扩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在推动网络监控的发展,网络监控比模拟监控有什么独到的优势及应用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28.
2007年是中国安防行业的元年,网络视频监控更是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安防行业的技术进步2007年得到了很大提升,安防企业的研发投入也非常惊人.  相似文献   
929.
本文以软件项目管理流程为理论依据,提出了项目管理式的高职教学方法,一改传统教学的先内容后总结的思路,提出了"总-分-总"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实际应用"为中心,设计了高职教学新流程,并在实践中论证了项目管理式教学的优势及成果.  相似文献   
930.
《四川环境》2008,27(5):F0004-F0004
成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省委总体取向和成都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部署,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打造发展环境,大胆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培育比较竞争优势。重点实施“12345”工程。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