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34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李清 《环境》2006,(4):32-34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对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2.
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政策,杨浦区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数据表明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其体会是:环境综合整治要以责任制为龙头,以规划为依据,以“三依靠”为基础,使区域内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各级政府现代化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3.
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述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萌芽、定义,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循环经济如何在不同层面上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  相似文献   
154.
千岛湖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千岛湖旅游业发展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工作。广东省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要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打造珠三角绿色生态城市群。通过构建城市开发强度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珠三角九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揭示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制定能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开发强度对比明显,都市圈特征日益显著。其中,深圳(0.9224)开发程度最强,肇庆(0.0548)程度最弱。(2)资源环境承载力按驱动因子分为自然拉动型及经济拉动型,分别通过自然优势和社会经济投入巩固综合承载力。(3)区域内过半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濒临失调。受经济因素驱动,广州、深圳协调程度相对较高。(4)应对区域内三种不同的协调发展状态,为各类城市制定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6.
通过构建新型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比较分析2004~2013年中部地区6个省会城市新型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0年期间,6市的新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武汉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处于首位,是中部6省会唯一的协调发展类城市,而其余5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实现新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保持新型城市化的健康良性发展趋势,同时还应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增强环境治理强度,以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7.
<正>铜陵市铜官山区石城路街道市建社区内新老小区交替,但整个社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社区紧紧依靠辖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使"绿色社区"创建形成合力,先后荣获"安徽省绿色社区"、"安徽省百佳社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和谐社  相似文献   
158.
如皋市石庄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实现了经济社会与安全生产的同步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科学谋划,落实专管专岗专职理出好思路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我们要求领导干部摒弃“无所适从”思想,强化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59.
多中心城市经济族群式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与财富积累与增长中心.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经济板块间的联系与关联性越来越明显.长三角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经济多中心化与模块化成为其重要表现载体,如何实现多中心的互动、关联与协调发展成为长三角未来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长三角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多中心共生作为多中心间新的关联形式,有利于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利用城市经济能级、城市经济关联、城市流强度与城市外向功能指数等对长三角16个城市进行定.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运行态势,并在诊断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多中心协同共生、创新发展与集群式发展、新型城市化道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对影响我国经济-人口协调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在人口系统福利与经济系统福利方面的冲突环节和发展障碍,从市场体制、人口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领导干部政绩评价制度等方面寻找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我国主体功能区经济-人口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