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34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特别是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地处松花江流域的长春、吉林、松原、白城等市县认真贯彻落实“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各项措施,特别是《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得松花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通过督查督办,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吉林省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我省连续七年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造纸、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了集中整治。为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92.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环境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是区域环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分析、评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出发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王秀波  曹宝  郑伟 《环境科技》2010,23(3):76-78
从淮河流域安徽、江苏、河南和山东4省的COD排放及其特征分析入手,以流域各利益主体公平占用水环境客量资源为前提,提出了各省区COD年排放量参考标准,并对以此参考标准为基础的流域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3号)等法规,文件要求,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着力开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全市企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削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5.
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判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系统论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并根据内部相互作用强弱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类;建立了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判据,对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6.
广州市有2200多年历史,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2年被世界大都市协会接纳为会员城市,是目前中国唯一被接纳为会员的城市。要达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水平必须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市场体制和产业接轨,为此广东省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把广州市列为中心城市,并计划化15年时间将广州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从世界各国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历程看,表现为物流、能流和人流的集中和分散过程,实际是经济与资源和环境协调的发展过程。历史上曾经有过美国洛杉矾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东京50~70年代经常发生的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  相似文献   
97.
论述了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提出了以优美乡镇创建为抓手,生态县(市)、生态省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8.
《环境》2004,(8):6-7
为贯彻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泛珠三角区域内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 2”)政府决定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港澳繁荣稳定,扩大内地省区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区域内各省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9.
打造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新样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对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发展转型的传统动能基础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从内生性、外源性和激励性三方面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既为实现向高水平、强协调升级提供新的历史机遇,更需直面地区发展分化与要素流动固化、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以及跨区域和跨板块协调体制机制创新等新的现实挑战。基于此,应按照“五协五共”的新路径,通过园区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协作;空间布局协接、发展机会共享;权利责任共担、生态保护协同;主体利益协商、体制机制共谋;强化区域共同体意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更高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0.
许明军  杨子生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0):1726-1737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及其规划的基础依据。当前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评价研究,评价指标方面尽管数量众多,但往往对资源环境内涵和制约因子考虑较少或者不够全面,指标与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衔接较少,同时其指标处理上常常只是简单地对系统做黑箱处理,缺乏对两个系统内部作用机制、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论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对德宏州及所辖5个县(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9个子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德宏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较大,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为高等承载力,瑞丽市为中等承载力,梁河县为低等承载力,具体而言资源承载力大小排序为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梁河县,环境承载力大小排序为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梁河县;2)限制性分析结果显示,瑞丽市为耕地-矿产资源限制型,芒市和陇川县为矿产-地质环境限制型,梁河县为耕地-城镇建设限制型,盈江县为水环境-地质环境限制型;3)资源环境系统存在较大耦合关系,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森林资源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与水环境系统、矿产资源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等协调度均大于0.96,且各县(市)资源环境子系统间的协调度均高于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