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非常规多水源双膜工艺处理后浓缩水的水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多水源经RO处理后作为新水源,与非常规单一城市污水厂水源比较,多水源双膜处理工艺产生的浓水水质有所不同。浓水水质检测主要指标包括无机盐(Cl-、SO42-、TDS、全盐量)、有机物(BOD、COD)、氮营养物(NH4+-N、TN)、碱度、硬度等。通过实际工程运行水质动态监测,初步探讨了RO浓水的水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RO浓水处理处置技术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首先将自配模拟尿液稀释不同的倍数后进行反渗透处理,确定了适宜的操作压力和合理的稀释倍数,然后用实际的人体尿液进行验证试验,经反渗透处理后,BOD5去除率达到98.3%、氨氮去除率达到97.7%、电导率降低了96.1%,产水投碱和二氧化氯后可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要求,回用作冲厕用水。最后指出了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能为小便池废水的循环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3.
苦咸水淡化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苦成水的淡化水处理方法,分别介绍了不同方法的原理、试用性和优缺点。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对比,采用反渗透膜法对不同古盐量的苦成水进行脱盐淡化处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膜分离技术中的反渗透法是较其他方法更为合理、有效的苦咸水淡化技术。  相似文献   
64.
为找到适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工艺方法和最佳运行参数,分析了广东省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的改造,采用组合式污水处理工艺,优化填埋场过滤技术.系统运行后,改造后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垃圾填埋场用过滤器过滤试验水,根据废物处理过滤器性能和组成,从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大港油田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苦咸再生水反渗透工艺仪表配置及自动控制方式,介绍了苦咸再生水反渗透系统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着重论述了仪表设置、余氯控制、结垢污堵控制、微生物污堵控制的实际运行方式,探讨了苦咸再生水反渗透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6.
采用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炼油厂反渗透(RO)浓水,用溶气泵加压溶气并产生微气泡强化传质,确定装置运行条件,考察气体中臭氧浓度、H2O2/O3初始摩尔比、pH和温度对O3/H2O2处理RO浓水效果的影响,并对RO浓水处理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中臭氧浓度的增加,COD的去除率基本呈线性增加;加入适当量H2O2能提高臭氧氧化RO浓水的效果,H2O2/O3初始摩尔比在0~0.8范围内,COD的去除率先增加后下降,H2O2/O3初始摩尔比为0.5时COD去除率最大;pH从6.84增加到9.01,COD去除率逐渐增大,pH为10.03时COD去除率反而降低;在14~28℃范围内,温度低时,升高温度COD去除率增加较大,温度较高时,升高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较小。为考察该工艺的稳定性,在H2O2/O3初始摩尔比为0.5、溶液pH为8~9、臭氧浓度为80~100 mg/L、温度为10~28℃条件下,对COD为90~140mg/L的RO浓水氧化处理4~10 h,出水COD维持在39.9~49.9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去除1 g COD消耗O31.4~3.3 g,消耗O3与H2O2的总氧量为2.2~4.4 g。  相似文献   
67.
正渗透技术是一种以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分离工艺。温度是影响正渗透过程的关键因素。为考察温度在工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温度对正渗透膜特性及工艺性能的影响,探讨通量衰减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影响汲取液动态稀释、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等的效应程度,进而影响正渗透性能。高温能够明显增加水通量和回收率,且汲取液温度影响比原料液显著。因此,合理优化温度条件是降低能耗提高正渗透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8.
正美国Dow化学公司采用超滤与反渗透技术,可将美国德克萨斯州页岩气水力压裂开采现场产生的回注水和油污染水通过净化再生利用。由于该地区水源不足、土壤干燥,回注水和油污染水的再生利用受到好评。Dow公司的子公司在该地区采用超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制造的可移动水处理装置"HIPPO"已开始投入使用。该装置可以把在开采现场产生的油  相似文献   
69.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原水经MBR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ss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9.9%、100%和87.5%。MBR系统处理出水进入反渗透(RO)系统进行处理,硬度去除率和除盐率分别达99.62%和99.64%,同时可进一步除去剩余的COD、色度。系统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以某热电厂实际规模的双膜法中水回用系统为考察对象,对膜污染结构、形貌、组成与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以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形式存在,形成致密的膜污染层,无机物主要以P、S、Ca、Si、Mg为主,存在垂直分布特征;有机污染物以腐殖质类、蛋白质、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且研究发现RO过程富里酸类物质主要为微生物源。碱性清洗液具有更佳的膜污染清洗效果。通过分析可知:微生物污染是膜污染暴发的关键原因,其以杆菌和球菌为主,且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表层微生物主要是α和β变形菌,底层中γ变形菌丰度显著增加。微生物污染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杀菌和化学清洗过程的选择作用,γ变形菌是先锋微生物,是形成稳定膜污染层的关键物种。因此,控制微生物的滋生是RO中水深度处理的关键,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杀菌、阻垢和化学清洗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