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2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安全科学   3791篇
废物处理   273篇
环保管理   2504篇
综合类   6604篇
基础理论   400篇
污染及防治   219篇
评价与监测   184篇
社会与环境   808篇
灾害及防治   28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1508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348篇
  2011年   1225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1013篇
  2007年   968篇
  2006年   759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苏州,自古以来一直被誉为“人间天堂”。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苏州因“化工四面包围,造纸位居上游,印染到处开花,电镀星罗棋布”,被新闻媒体称为“污染了的天堂”。20年后的今天,苏州的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天、水、城、居”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93.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适宜解决我国目前燃煤引起的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4.
上海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对上海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和问题作了分析,探讨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价值和实现途径,提出了促进上海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195.
一、关注资源和环境保护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重要途径 据报道.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1/4.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面对我国资源严重短缺、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人口规模持续增大的现状,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更好保护资源和环境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能主动进行的战略选择。因此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企业应从上到下积极行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6.
本文从工艺原理、工艺过程、分解效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了二恶英催化净化技术,由于分解效率高,因此利用催化分解技术对二恶英进行降解具有广阔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7.
本文以长沙市芙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进行了探讨.在运用主成分分析中,设计了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综合评价系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系数.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体制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五个方面对芙蓉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8.
中国政府9月4日表示,他们已在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但在全球致力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中国需要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199.
"绿色广东"的建设,使广东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过去那种不惜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求经济高速发展的思路和模式逐步被摒弃.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好"绿色广东"的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0.
铜川新区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生产的城市发展思路,建立了土地容量与人口适宜容量数学模型。根据铜川新区具有的自然优势,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角度,针对铜川新区的土地容量与人口适宜容量,探讨了将铜川新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人口适宜的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