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在建立“深圳-巴彦浩特”地理样带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了样带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灾情的影响,并探讨了人文因素对旱灾灾情的影响。为了分析不同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空间组合特征对灾情的影响,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因素指标,运用层次聚类方法对样带137个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带的气象灾害以水旱灾害为主,在样带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北方以旱灾为主,南方以水灾为主;降水变异和温度变异是影响气象灾害灾次与持续时间的关键性指标,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人类活动对旱灾的影响明显,其灾次和持续时间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产GDP/总GDP)呈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产GDP及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能有效缓解旱灾的灾情;聚类分析表明在南北样带上存在六大自然和人文条件组合区。  相似文献   
152.
合肥市近19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ETM 、CBERS—2资源卫星数据,采用基于知识型光谱特性的增强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合肥市1987年、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的专题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合肥市近19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整个阶段—耕地减少了23.38%,建设用地增加了61.26%;城镇用地新增速度最快,且新增速率远大于转移速率,属高速扩张型;②区内最"敏感"的类型是交通用地,其新增速率在两个阶段分别达到1.64和1.62,远高于其它的类型;④从城市扩展的方向上看,合肥城市的发展主要以西南部、南部和东部为主,西南部最为明显;城市已经形成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形成"南进—东拓—西缓—北抑"的空间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53.
以模拟的厌氧消化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不同初始磷浓度Cp、Ca/P物质的量比、pH和温度下,碳酸根(CO3 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回收磷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沉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3 2-对以磷酸钙沉淀反应去除和回收磷的效率影响较大;Cp相同时,CO3 2-浓度(CCO3^2-)越大,P的去除率越低,低C,(20mg/L)时尤为显著;当CCO3^2-相同时,随着Cp的增大,反应速率加快,P的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越来越小;增大Ca/P比和pH能提高P的去除率,降低CO3 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实际效果,应选择Ca/P比为3.33,pH为9.0作为适宜的反应条件;升高温度对降低CO3 2-对磷酸钙沉淀反应的抑制作用贡献不大。在Cp为60ITIg/L,Ca/P比为1.67,pH为9.0,温度为20℃的条件下,当CCO3^2-为0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HAP;当CCO3^2-为30mmol/L时,得到的沉淀产物为磷酸钙和碳酸合磷灰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54.
为了分析成型煤粉法与原煤研磨法对煤样接触角测量结果的影响,按照成型煤粉法与原煤研磨法制备试验所用煤样试片,并采用蒸馏水及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2种试样的接触角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所用的任意一种溶液下,采用成型煤粉法所测得的表面接触角比采用原煤研磨法所测得的表面接触角小;通过对比型煤与原煤的吸水率,发现原煤的吸水率远小于型煤的吸水率;采用原煤研磨法所测得的接触角较为准确;成型煤粉法较适用于无法制得原煤煤样试片的接触角测量。  相似文献   
155.
为提高镍铁渣(FS)的综合利用率,提出利用FS与草酸(OA)反应制备镍铁渣基草酸盐化学键合材料(FS-OCBCMs),主要考察了m(FS/OA)质量比、水灰质量比(m(W/C))、粉煤灰(FA)掺量、缓凝剂种类及掺量对材料凝结时间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分析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m(FS/OA)的增加,凝结时间先减小后增大,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m(W/C)=0.14~0.17时,材料28 d时抗压强度均达到33 MPa以上;当m(W/C)0.17时,抗压强度随之降低。FA掺量对材料早期抗压强度影响较大,随FA的增加,早期强度不断降低,而后期强度与未掺FA材料的抗压强度接近。缓凝剂硼砂(B)掺入具有较好的缓凝作用,且掺量为1%时,材料力学性能最好,28 d时抗压强度可达45 MPa,而三聚磷酸钠(P)的掺入,不具有缓凝作用,还使凝结时间大幅度降低;当掺量为5%时,凝结时间降到14 min,且对材料早期强度影响较大。FS-OCBCMs的主要产物为结晶较好的MgC_2O_4·2H_2O,且当掺入1%的B时,产物结晶更好,同时提高了材料的抗压强度。以上研究结果对于实现高镁镍铁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对山东省即墨市"秸秆成型燃料及配套炉具示范推广项目"实地调研发现,配套生物质炉推广后秸秆成型燃料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对农户、企业和政府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得知秸秆成型燃料的质量差和价格高是限制农民使用的主要因素,而销售量的萎缩则直接导致压块企业难以运营。提出地方政府层面应注重对成型燃料的宣传和生产市场的引导,可考虑在推广期进行价格补贴;国家层面应重视生物质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制定相关技术和行业标准,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57.
邢坤  王海增 《环境科学》2013,34(4):1611-1616
利用大型工业设备制备出性能稳定的粉末层状氢氧化镁铝(500 kg.批-1,记为Mg-Al LDH),采用沉积法将Mg-Al LDH进行改性与成型,研究了改性与成型层状氢氧化镁铝(记为MG Mg-Al CLDH)对水溶液、废水、不同地带海水中PO34-的动态吸附脱除及再生性能.结果表明,MG Mg-Al CLDH能够有效脱除不同水体中的PO34-,满足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或海水水质一级标准.MG Mg-Al CLDH对PO34-脱除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和"结构记忆"效应共同实现的.MG Mg-Al CLDH对水溶液中PO34-的穿透吸附量是未改性时的6倍以上,再生率为126.24%,PO34-的穿透曲线受固定床高度、流量、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液膜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控步骤.当溶液初始浓度低至4.61 mg.L-1时,MG Mg-Al CLDH能将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PO34-有效脱除,满足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当PO34-浓度低至0.38μmol.L-1,MG Mg-Al CLDH仍能将其从海水中有效脱除,达到海水水质一级标准,为解决Mg-Al LDH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粉末易堵塞床体、无法实现固液分离和再生的问题及水体中磷的脱除提供了一条新型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8.
以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Fe3+和Cr3+为背景,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分别从氯化物和硫酸盐介质中萃取Fe3+的效率,并应用配位化学理论结合MINTEQ程序,推测了可能的萃合物结构,讨论了D2EHPA浓度、溶液pH、溶液中阴离子对萃合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l-浓度介质中,萃合物结构为FeA3...  相似文献   
159.
《中国环保产业》2011,(2):61-61
由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质成型燃料(BMF),可替代燃料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应用于民用及工业锅炉的燃烧。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生物质成型燃料(Biomass Pellet or Biomass Moulding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解决微型齿轮机构在随机振动环境下服役寿命短的问题,通过跑合优化微型齿轮机构摩擦副的界面性能,提升其服役耐久性。方法 对微型齿轮机构进行跑合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振动时间以及OX和OZ方向的随机振动能量对跑合效果的影响。为验证不同参数组合的跑合效果,设计标准工况振动载荷谱验证实验,测试实验前后的延时时间变化,并以此作为评判跑合效果的依据,借助平衡摆销表面磨损面积评判微型齿轮机构的磨损程度,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到各个因素对跑合效果的影响趋势以及最优参数。结果 各因素对跑合效果的影响主次为振动时间>OZ方向随机振动量值>OX方向随机振动量值。随着振动时间和OZ方向振动能量的增加,延时时间变化量出现极小值,摆销磨损面积的增加速度呈现变缓的趋势。通过观察发现,OZ方向的振动使表面发生磨粒磨损,有助于表界面的跑合,而OX方向的振动能量对跑合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通过延时时间变化量极差分析得到最优的跑合参数组合,振动时间为450min,OX和OZ方向的随机振动等效能量分别为6.79g和15.17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