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64篇
综合类   708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41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土壤环境的污染随之日益严重。探索土壤保护的相关办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土壤环境的污染现状及造成原因,旨在总结出有效针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92.
张家口地区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上属于河北省落后地区,且近邻首都北京,因此它的发展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选用了由加拿大生态学家Rees和Wacke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张家口地区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张家口市自1990年到2000年一直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且人均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大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全面发展精细农业、促进工业升级以及以“人”为本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3.
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为基础,解析了沿海港口生态承载力预警的内涵及特征,构建了一套基于"3S"技术的沿海港口生态承载力预警系统,内容包括警源指标监控、预警指标计算、预警等级判定及警情分析和生态预警响应机制等,并以厦门港为例验证了预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沿海港口资源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5.
张凯  吴凤平  成长春 《环境科学》2021,42(12):5757-5767
基于水资源"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重属性约束建立承载力测算模型,创新性地将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投入要素,构建SFA效率测算模型,运用2003~2017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应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对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部分省份水资源承载力在稳步提升,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呈较低水平,西南、华南等地区呈较高水平;②中国所有省份水资源利用效率均保持稳定增长,西部地区比中、东部地区增长幅度更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态势;③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动态演进存在多极化和趋同化现象,部分省份存在梯度效应,同时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流动性差,马太效应凸显.为实现水资源、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耦合,降低区域间资源使用效率差异,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统筹全国及区域水资源供需协调发展战略,构建水权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是落实党中央有关资源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本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进行研究,从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并研究探讨了三种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统筹应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97.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分析,并简要介绍研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价值,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地下水得到高效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水利工程对土壤环境、水文地质、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产生的影响与解决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学者提供合理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为了对某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采用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标法与单项污染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环境评价、评价标准,并应用于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潜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研究对某地区进行采样并分析,对土壤中的Cr、Cd、Pb、Cu等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得出:在研究区水平方向的污染程度为北部小于南部,在垂直方向上,污染程度为距离地面越远污染程度越高;南部区域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的危害;中部区域和北部区域的生态造到了中度的危害;重金属(Cr、Cd、Pb)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危害程度为北部小于南部,重金属(Cu)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危害程度为南部大于北部,研究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
中澳联合土壤环境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阿德来得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联合组建的,面向国际的开放型土壤环境科学研究基地。本研究室将立足于我国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土壤和生物资源,围绕土壤-植物相互作用这一主题,瞄准国际土壤环境科学发展前沿,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与我国区域生态建设和人体健康相互关系的前瞻性和原创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