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21.
太湖流域1954~2006年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ann 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1954~2006年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余年来太湖流域降水量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降水增加显著;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北部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M K倾斜度值为 -099%/10 a;春、秋季相对湿度都显著减小,而夏季减小幅度较弱,冬季减小现象不显著。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增高趋势显著的特点,冬、春季增温显著;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为以平湖和溧阳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上升趋势最小,以上海为中心地区上升幅度较大。年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幅度较大,以溧阳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最为明显,四个季节日照时数都呈减少的趋势;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表现为全流域呈减少趋势,由西向东减少幅度依次减小。气候变暖,降水将进一步增加,必然导致径流也呈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和防洪安全的影响,也将为太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电子信息行业长期以来都被定义为一个“高产值、低能耗”的清洁产业,其水环境压力经常被低估.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区太湖流域为例,对电子信息行业的水资源消耗、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发现高度集聚的巨大产能与特定区域水环境容量的矛盾、污染的产业链转移以及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引致的环境投入压力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水环境压力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3.
正本文以太湖西岸宜兴段湖滨带为研究对象,对沿岸水域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并对太湖西岸宜兴段湖滨带水质进行分区段研究,为有效地保护西太湖湖滨带生境提供参考。太湖滨湿地是湖泊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湖泊的湖滨带,是湖泊与其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具有固岸护岸、拦截径流污染物、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景观美学等方面的价值,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湖滨带是湖泊水体中最易污染的区域。  相似文献   
24.
建议太湖流域地区氨氮、总磷交易指导价格确定为:工业企业氨氮指标交易指导价不低于13960元/吨,总磷指标交易指导价不低于41612元/吨:在政策实施初期,建议第一年最高交易价格增量控制在初始分配价格的20%以内:第二年及以后最高交易价格增量应控制在上一年平均交易价格10%以内。  相似文献   
25.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江苏太湖地区面积占全省的1/5,2005年仅苏锡常三市的GDP就占全省的55.68%,但本地区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采用水环境治理的“活水”思想,在分析了江苏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太湖流域沿江口门引水调水的可行性作了探讨,并按流域调水、分区域调水及组合调水多种方案进行了论证,分析各种调水方案改善水环境的效果。研究表明:通过流域或区域调水可有效改善太湖流域江苏境内的水环境,其中湖西及阳澄淀泖引水、武澄锡排水这种组合方案对水环境的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26.
根据我部决定(见本刊1999年第2期第159页)和有关专家推选评定,胡晗华、石岩峻、丛威、蔡昭铃的论文《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条藻对营养盐的吸收及光合特性》[2004,10(6):735~739]和饯志明、赵有玺、李辉、王正祥、沈微、方惠英、诸葛健的论文《太湖流域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分离纯化及其质粒文库的初步构建》[2004,10(6):774~777]获本刊2004年第5期优秀论文奖。  相似文献   
27.
前置库技术在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前置库技术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太湖流域利用前置库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强化净化前置库方案,为太湖地区及其他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一个可以考虑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太湖流域企业的水风险评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开发的企业水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太湖流域企业水风险评估体系本土化研究.根据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现状、企业管理方式、相关标准及法规,修订了部分指标,建立了包括物理风险指标9项、监管风险指标4项和声誉风险指标9项的太湖流域企业水风险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评估指标的分级延续了原来的评估体系的5级5分制,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综合评分值.选取了一家化工企业进行实例研究,评估结果表明,该企业2015年综合水风险评价值为2.61,风险等级为Ⅲ级,属中等风险.实施7项水风险削减方案后,2016年综合水风险评价值降至1.94,风险等级为Ⅱ级,属低等风险.该评估体系可为太湖流域企业进行水风险评估及削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通过调研太湖流域典型养殖场污染治理模式,研究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分析了在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综合治理3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对策,为科学有效开展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0.
太湖流域属于平原河网区,水系相互连通.单一河流的整治往往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整个区域的协同控制.区域成员在统一规划的运作下,建立协同机制,加强区域间协作,实现所有区域的信息共享,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从而构成公平、共赢的局面,进而保持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