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01.
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配置对径流中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天然次降雨过程中土地利用配置对径流氮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以重庆市忠县石盘丘小流域两个不同土地利用配置的A、B子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对集水区出口径流量和氮素进行监测.A集水区为农林水复合配置模式,B集水区为传统农业配置模式,利用EMC评估次降雨过程径流中氮的平均浓度,分析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配置对径流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次降雨径流氮流失过程中,B集水区的TN浓度(1.37~15.17 mg·L-1)>A集水区(0.84~9.28 mg·L-1);A集水区第一次峰值占第二次峰值的比值62%远小于B集水区的97%;A集水区的平均可溶性总氮/总氮(DN/TN)为69%,B集水区的平均可溶性总氮/总氮(DN/TN)为75%,A集水区的平均硝态氮/可溶性总氮(NN/DN)为67%,B集水区的平均硝态氮/可溶性总氮(NN/DN)为80%.不同土地利用配置对氮流失的影响显著,与B集水区相比,A集水区能有效减少氮的流失,明显消减第一次TN峰值,减少DN和NN的养分占比.本研究为三峡库区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2.
为解决水土流失及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北京市提出三道防线的思想用于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目前,以浆砌石为代表的河(沟)道护坡技术难以满足生态清洁小流域的需求,近自然的生态护坡措施已逐渐成为维护河(沟)道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水资源污染的重要生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市昌平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区建设中采用的4种生态护坡工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护坡工程的稳定性、经济性、生态性、适用性等指标进行综合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护底的生态多孔砖护坡综合得分为0.3766,为4种生态护坡技术中的最优方案.在坡度适用范围内,相较于其他3种生态护坡技术,混凝土护底的生态多孔砖护坡技术能够大幅提升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提高66.3%以上),同时保持较好的经济性(约400~550元·m-2).  相似文献   
203.
位于云南省西北哈巴雪山中的三坝纳西族自治乡,由于历史原因,其人口组成中的汉族和纳西族分别聚居于境内的格基河和白水河2条小流域,从而形成了各有特点的景观利用格局. 应用景观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三坝纳西族自治乡内2条小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白水河流域的景观优势度比格基河流域高,且差异显著;白水河流域的景观破碎度比格基河流域高;白水河流域的景观多样性比格基河流域低,但差异不显著. 同时对其民族分布及其耕作文化的调查显示,纳西族的神山崇拜、聚居和梯田耕作文化对其居住的白水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形成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204.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5.
以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为例,以该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1958年为参照年,主要运用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分析了1938~2000年该流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对流域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草投入成本价值的对比核算,初步评价了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的效益。研究表明,从1938~1978年,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大面积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显著降低,年土壤保持价值减少了1.01×108元。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逐年增加,1978~2000年土壤保持价值增加了0.77×108元。除去流域治理和退耕还林草投入总成本1.56×106元,1975~2000年年均净获土壤保持价值量6 414.4×104元,表明流域综合治理是卓有成效的。但与植被破坏前的1938年相比,2000年的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与之仍有一定差距,土壤保持服务价值为1938年的78.5%,因此,流域综合治理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图1表3参24  相似文献   
206.
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尺度施氮量对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三峡库区农业施肥对水质的影响,通过划分子流域和设置作用区的方法,对张家冲小流域的施肥状况、水体氮含量及其形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上农户的施氮量有很大的差异,化学氮肥占总施肥量的90%以上.流域水体中TN 含量>2.50mg/L,主要以NO3--N 的形态存在.在不同尺度范围内水体氮素含量和施氮量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出很大差异.水体氮含量与其上游200m 内的总施氮量和子流域的平均施氮量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7.
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以 8.27km2 纸坊沟流域 1∶400比例模型为研究对象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模拟天然降雨 (降雨强度 2 mm/min,历时30 min) ,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流失的影响 ,揭示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规律 .研究表明 :当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 60%、40%、20%和 0%时 ,土壤铵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7.08、44.31、25.16和 13.71 kg/ km2 ;硝态氮流失量分别为 85.50、74.05、63.95和 56.23kg/km2;而流域有机质流失量为 15.67、24.02、44.68和 164.87;全氮流失量为 0.81、1.18、1.98和7.51t/ km2.产流过程中径流及泥沙中氮素含量随产流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而流失累积量呈逐渐增大趋势 .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全氮的流失 ,却能增加土壤矿质氮的流失 .  相似文献   
208.
针对降雨溢流污染造成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探索了深圳小流域水环境动态治理的技术路径。首先,以全覆盖的连续实测水质数据为基础,精准识别出雨季水质超标河流及溢流排口作为治理对象;其次,以雨季水质超标河流及溢流排口所在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全要素溯源排查,系统找出小流域范围内存在的各类水环境问题,建立问题-措施-目标的对应关系和整治任务台账;最后,针对整治完成的小流域,结合措施实施情况及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达标评估和雨季水质检验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雨季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的河流监测断面占比同比提升7.73%,3大国考断面汛期溢流污染强度同比降幅超过25%,雨季溢流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为其他城市雨季溢流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9.
密云水库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对农田、林果地、荒草坡、村庄等4种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进行降雨、径流量、径流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磷污染物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径流中总磷的浓度以村庄最高,其次为坡耕地、林果地和荒草坡.村庄径流的溶解态磷浓度为荒草坡径流的10倍.不同地表径流中的溶解态氮浓度的差别较大,村庄最高,其次是耕地、荒草坡、林果地.在降雨初期,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径流中总氮的浓度迅速降低,呈线性递减;此后随着径流的减少,总氮的浓度下降速度极其缓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吸附态磷占总磷的比重都在90%以上,与泥沙结合的吸附态磷的浓度远大于溶解态磷的浓度,吸附态磷是磷流失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210.
西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太湖地区的西苕溪流域不同地理位置选择了11个小流域,于2004年分3次野外监测氮素输出浓度.利用多年降雨径流关系估算径流量,用于计算各小流域氮素输出负荷与强度,结合2000年TM遥感影像获得的各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对流域氮素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流域耕地面积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正比,而林地比例与氮素输出水平呈反比;各小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氮素输出负荷呈正相关,而小尺度流域面积对氮素输出浓度和单位面积氮素输出强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