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及方式改变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压力。运用G 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研究区域,选择湘江岸线为典型样带,建立了基于源与汇景观功能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对生态风险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整体最高,株洲和湘潭居次。其中,从城市群建成区向外,风险指数逐渐降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生态风险指数也较低。根据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状况、变化和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调控策略和管理方法,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2.
基于2018~2020年臭氧的日最大8h滑动平均值(O3-8h),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暴露风险评估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了全国337个城市O3的时空分异及其人口加权的暴露风险特征,识别了热点城市群并解析了热点城市群O3的气象关联特征.结果表明:O3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浓度高于160μg/m3(国家二级浓度限值,GB3095-2012)、超标率高于20%和人口加权暴露风险等级为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BTH-UA)、中原城市群(CP-UA)和长江三角州城市群(YRD-UA).其次,2018~2020年月均O3-8h变化呈“M型”分布,各年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月、9月和5月,月均ρ(PM2.5),ρ(NO2),ρ(SO2)和ρ(CO-95)均呈现“W型”分布,并且在12月和1月达到最高值,与O3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月均ρ(PM2.5  相似文献   
53.
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的科学测度,是实现节能减霾和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该文以2012-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动态两个角度测算大气环境效率,分析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大气环境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其中纯技术效率是导致效率整体偏低的主要因素;省域大气环境效率差异明显,上海最高而安徽最低;以效率均值为临界点,城市群可归类于“高-高-高”、“高-低-高”、“低-低-高”、“低-高-低”、“低-低-低”5种类型;研究期内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步增长趋势,其中技术进步起到了最主要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更好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全国大气环境治理水平,作者提出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旅游业发展在助推长三角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索长三角城市群26个核心城市2007—2017年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旅游生态效率存在着显著不均衡性,研究期内旅游生态高效率城市有所减少,较高效率城市数量增加,低旅游生态效率城市增多且呈现向城市群西部敛缩的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内旅游生态效率两级分化程度和地区之间的非均衡性在逐步减小。(3)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东西方向上非均衡性比南北方向更加显著。(4)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表现为以空间负相关为主的分布特征,空间异质性大于空间集聚性。(5)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群整体和不同省市旅游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55.
建立"经济水平—交流服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框架,以宜荆荆恩城市群为例,并与相似区域城市群对比,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BP神经网络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次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时空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宜荆荆恩城市群综合发展能力指标总体协调发展不均衡。(2)与苏锡常都市圈相比,宜荆荆恩城市群的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3)在动态模拟方面,宜荆荆恩城市群2020—2025年协同水平差距将持续增大,其协同发展水平在南北方向呈倒"U"型,东西方向呈"两边低,中间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综合运用熵权法、协调度研究了2010—2019年珠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障碍度分析了该城市群影响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高质量水平呈上升的态势,空间分布呈“屋脊”式格局,区域差异明显。②在人居环境高质量五大准则层中,除生态环境外,其他四大准则层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度呈现高质量低协调和低质量高协调两种差异。③公共基础服务、社会经济和居住环境对珠三角城市群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障碍度较大。  相似文献   
57.
58.
为探究山东半岛在长时间序列上的臭氧(O3)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来源,在分析山东半岛2005~2020年O3浓度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小波分析、熵权法和相关性分析对O3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山东半岛O3的潜在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格局上,山东半岛地区近地面臭氧2005~2020年间呈现出“三峰型”趋势,2010年达到最大值[(40.48±7.64)μg·m-3], 2013年为最小值[(36.63±5.61)μg·m-3].季节表现为:夏季[(42.49±1.7)μg·m-3]>春季[(40.65±0.6)μg·m-3]>秋季[(36.47±0.7)μg·m-3>冬季[(36.46±0.3)μg·m-3].(2)空间格局上,2005~2020年山东半岛O3浓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特征,O...  相似文献   
59.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是构建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基于Vague集理论测度2006—2020年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差异分析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水平稳步增长,空间上呈现“广东>广西>海南”的分布格局;其中,绿色生态水平最高,经济发展增速最快,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绿色创新3个维度与联动效应水平递增趋势相近;(2)从联动效应的区域差异来看,广东、广西、海南三地与北部湾城市群整体联动效应差异呈同向增长,且广东发展差异低于广西、海南;软环境对联动效应的驱动作用整体高于硬环境,科技带动力的驱动作用最高,资源驱动作用显著低于其他因素;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由多种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双因子交互影响强度大于单因子驱动。  相似文献   
60.
黄河流域集聚着兰州-西宁、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山东半岛、中原5座国家级城市群.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速度过快使得水资源利用不公平问题日趋严峻,导致城市群资源难以实现高效配置.本研究面向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在描述人均水足迹、人均水赤字、城市发展指数(City Development Index,CDI)与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Water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与贡献系数评价了2010—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公平程度,并通过综合发展贡献系数和生态服务贡献系数识别了城市群功能类型,结合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框架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影响水资源利用公平性的路径.结果表明:(1)2010—2021年,城市群之间人均水足迹与人均水赤字具有明显差异,CDI的差值逐步缩小,但WESV的差值逐渐扩大;(2)水资源利用程度同CDI之间相对公平,综合发展基尼系数均值为0.255,但同WESV之间公平程度较差,生态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