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7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1.
应用最大方差旋转因子分析法分析了长春南湖2004年监测的10项水化学指标,提取到三个主因子代表原信息的90.23%,利用24个观测量在第一和第二主因子上的得分对其进行聚类,各观测量均聚到相应月份中.结果显示在时间变化上7月富营养化程度最高,8月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分析水质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中得到,外源污染对水体质量影响深刻,不同监测点位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该工程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白鹤镇,全长4200km,管径1016mm,壁厚14.6mm~26.2mm,设计压力10MPa.工程横贯我国东西9个省市,途径我国几大主要水系、荒漠戈壁、黄土高原、太行山、江南水网,沿线人文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全线穿越等级以上公路、铁路和大中型河流704次.工程战线广阔,施工周期长,技术性较强,工艺复杂,采用国际通用的施工标准,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如何组织好该工程的施工管理,是参与施工的每一个单位需要很好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胜利油建西气东输项目部参与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线现场踏线的实际勘察和投标过程的分析策划事例,重点阐明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施工中推行HSE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直沿用以锅炉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来评价的方法.由于锅炉燃烧的方式,锅炉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低温连续供热的理念地提出,都给锅炉排放污染物的评价带来新的考验.本文主要探讨,锅炉大气污染物的评价指标以污染物排放量还是以浓度为标准,更能体现锅炉运行的实际状况,更准确地反映污染源源强.  相似文献   
15.
16.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建立安徽省市域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研究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和ArcView GIS技术,探讨了安徽省市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并对当前安徽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流产业基本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经济基础理论,对1991~2001年间我国各省区物流产业基本经济活动部分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差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基本经济活动的省区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区域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沿海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并以此分析归纳出我国物流产业基本活动的"四区(物流集聚区)一带(物流集聚带)"空间格局特征,进而得出其基本经济活动强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程度、科技水平、区位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政策及历史发展作用紧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采用相关年份有关城市方面的资料,从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体系和空间分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设施水平和城市经济效益5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三大地区城市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三大地区的特征和城市发展差异,指出今后要积极缩小三大地区间的城市发展差距,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空间数据探索分析和传统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索分析了2004—2013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结果表明:1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呈"抛物线"型变化,其中"1小时经济圈"的县域间经济差异和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较大,渝东北翼、渝东南翼县域间经济差异较小;2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极化趋势明显,经济水平相似县域在空间上集聚,"1小时经济圈"的主城县域始终是经济发展高值聚类和热点区的核心地域,经济发展低值聚类和冷点区的县域在渝东北翼及渝东南翼集聚;3县域经济增长呈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经济增长高值聚类和热点区县域在重庆主城区集聚,三大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均衡。针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的结论及重庆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