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31.
为探寻中国西部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其数字化影响,采用2012—2021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ESDA方法、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高于体育产业,二者有较高同步性;(2)西南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四川、陕西和云南位于发展前列;(3)体旅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多数处于起步阶段,但融合度在不断提高。另外,不同省份间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西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4)体旅产业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聚集特征,且聚集程度表现出增强趋势;(5)数字化发展对体旅融合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据此,从空间交互、数字赋能、因地制宜、政市结合4个方面提出优化体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2.
为研究黄昏时段不同颜色引起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差异的变化规律,选用32名驾驶员,在黄昏环境照度变化的实际道路中,对不同深度距离下红、绿色障碍物的空间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进行判识.比较人在三维空间中对红、绿色障碍物距离判识结果,获得判识距离差异特征值.对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距离判识差异随照度和深度距离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三维空间,红、绿色障碍物黄昏时段距离判识差异显著,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大于红色,BP网络可以很好地拟合距离判识差异变化规律;随着外界环境照度的下降,红、绿颜色引起的距离判识值差异均增大,其中绝对距离差异增加明显;随着空间深度方向距离增加,判识差异也增大,其中相对距离判识差异增加量较绝对距离小.  相似文献   
833.
834.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长江经济带是与沿海经济带并列的国家一级发展轴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内部区域经济差距日趋扩大,如何缩小差距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谐发展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和历年统计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内部三大地区及41个地市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找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找到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对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内部差异显著,且有拉大趋势;发展前景良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轴。  相似文献   
835.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助于该区极化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836.
采用多维区域差异指数衡量了 1994— 2 0 0 0年间环保科技投入的地区差异和 1996— 2 0 0 0年间环保产业年产值的地区间差异 ,得到了两者的年度变化趋势 ,并分析了近年来环保科技投入地区差异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7.
区域水-能源-粮食绿色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多维角度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Meta-SSBM和Meta-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区)水-能源-粮食绿色静态和动态效率,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技术差距无效率而导致的在共同前沿和...  相似文献   
838.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17年我国20个省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量化研究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限行限购三类政策对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政策效果,并从地区人口密度的视角研究了推广政策效果的地域差异。研究表明:①三类政策对增加市场份额均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各省份推广政策力度的差异解释了地区之间新能源汽车推广速度的快慢。②地区人口密度差异是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效果呈现地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的“示范效应”越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消除“充电便利焦虑”上的效应越大,车辆限行限购越能凸显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因此在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推广政策的效果越大。③财政补贴和免购置税的实施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此外,在经济越发达、人口密度越高、高学历人群越集中的地区,新能源汽车越容易被采纳。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一是要完善新能源汽车采购制度;二是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三是要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39.
九寨沟“8·8”地震后发育大量的土质斜坡崩滑灾害,这一类型的崩滑斜坡坡体较为破碎,厚度较小。传统的传递系数法计算模型应用于这类崩滑斜坡稳定性计算时,存在将边坡整体计算及不能反映局部崩滑稳定性的问题。将崩滑斜坡破碎程度分为:极度破碎、高度破碎、中度破碎、轻度破碎以及不破碎,基于传递系数法,考虑了坡体的 5种破碎程度,对滑坡稳定性系数以及推力大小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并以九寨沟县热西寨老电站对面崩滑为例,对比了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结果表明:分块差异稳定性计算模型比传统计算方法得出来的数值更符合实际情况,即分块法计算每个滑块稳定性存在差异,有的在极端工况下处于欠稳定,有的处于不稳定状态。基于分块法差异计算结果,得出了崩滑斜坡的分块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840.
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以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综合评估以水源供给、土壤保持、水质净化和固碳释氧为主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基于农户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核算多维贫困指数。在综合测度两者耦合协调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其耦合协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分类指导策略。结果表明:(1)甘肃秦巴山贫困核心区25个特困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 525.05亿元,其中,固碳价值最高。在各地类中,园地平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耕地最小;(2)在25个特困片区的多维贫困中,基本物质需求相对充裕,健康状况贫困、文化教育贫困和社会关系贫困次之,经济收入贫困最严重;(3)由耦合差异分析可知,车拉、藏族等9个片区为生计资本落后型,经济收入、社会关系和文化教育是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化的主要因素。南阳、崖城等12个片区为生态资产落后型,林地、园地等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类缺乏制约了多维贫困的持续改善。临江、新寨和大桥3个片区为协调发展型,仅理川片区为衰退失调型;(4)依据不同耦合差异类型及制约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类指导策略,为精准扶贫战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