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国环保产业》2002,(6):12-1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废电池中的汞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彻底解决电池中的汞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电池产品的低汞和无汞化,1997年,国家经贸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对量大面广的锌锰电池汞含量的限制分两步走:第一步,普通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达到低汞要求。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各类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2002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的…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国家废电池回收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从电池的消费特点及废电池的特殊性出发,探讨科学的废电池回收途径,即采取“个人保存,集中回收”的方式。  相似文献   
63.
主要阐述各种废电池的回收处理现状,以及目前在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4.
为促进我国锌锰废电池集中资源化处理,开发了一种高温回收废电池中锰的新工艺.废电池分选后,破碎和筛分,其中二氧化锰与还原剂碳制成球团,烧结后在感应炉中还原锰,制成锰钢.实验表明,球团中不加表面活性剂的二氧化锰还原率为34%,球团中加入硫化物表面活性剂促进二氧化锰在钢中的还原率,达到80%,钢液中锰含量可达3.97%,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最佳时间为20 min.在铸钢生产中可以直接应用该工艺处理废电池.  相似文献   
65.
林瑾 《福建环境》2003,20(3):52-54
分析了我国在废电池回收利用与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实现废电池循环再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6.
锌锰废干电池经过剖开、焙烧处理,去除汞和碳粉,再用硫酸浸取,滤液采用沉淀法分离锌和锰。锌和锰回收率分别达到94.5%和93.6%。  相似文献   
67.
李隆缘 《环境保护科学》1992,18(1):47-49,35
<正> 各种一次性干电池(原电池)大都含有汞,其中汞电池和碱性锰电池的含量最大,而后者的产量呈上升趋势.以钮扣电池(碱性锰电池)MR44为例,其汞含量几乎为自身重量的1/4.表1例出了日本生产的5大类一次性干电池的汞含量.1983年日本电池工业耗汞128.0t,其中53%用于生产碱性锰电池,40%用于生产汞电池.1984年一次性电池的产量约30亿只,其中60%国内销售,每年日本废电池处置量约60万 t.日本大多数城市已实现垃圾的可燃物分类排放、收集、清运和处理(置).废电池作为不可燃垃圾填埋处置.1984年对垃圾焚烧厂湿气洗涤的废水分析结果表明,汞的浓度相当高,烟道气中汞含量有时达1—2mg/Nm~3,超过了排放标准(0.07—  相似文献   
68.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现状与再生铅清洁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铅酸蓄电池属危险固体废物,若不妥善处置,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通过对国内外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与处置现状分析,结合国家废电池污染防治政策,提出了利用废铅酸蓄电池生产再生铅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9.
2003年10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计委,经贸委(经委),建设厅,科技厅,外贸委(厅)发出“关于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犤2003犦163号),通知如下: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指导废电池污染防治工作,现批准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请遵照执行。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总则1.1为引导废电池环境管理和处理处置、资源再生技术的发展,规范废电池处理处置和资源再…  相似文献   
70.
针对渔用废电池被大量丢弃在海洋中的现象,分别开展了废电池中主要重金属离子溶出特性试验和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海洋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20的40L海水中自然浸泡状态下(45节电池),松下一号锌锰废电池溶出液中铅、镉、汞溶出浓度不断增加,但溶出速率较慢.单节电池在第6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08μg、0.52μg和0.60μg,溶出率分别为0.004%、0.018%和1.263%;第21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8.76μg、6.38μg和1.02μg,溶出率分别为0.057%、0.224%和2.147%.一节废电池中铅、镉和汞总量在1L海水中全部溶出后浓度分别可达到50445μg·L-1、2850μg·L-1和47.5μg·L-1,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1009倍、570倍和95倍.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废电池浸出液混合浓度中铅、镉和汞浓度分别为3.39μg·L-1、0.64μg·L-1和0.76μg·L-1时(45节电池40L海水浸泡60d),对黑鲷、脊尾白虾和缢蛏的96h半致死浓度值分别为溶出液混合浓度的5.13%、4.87%和6.71%,废电池浸出液中各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毒性具有非常强的协同作用.在鱼、虾、贝三类受试生物中,贝类对废电池溶出液毒性的耐受能力最强,鱼类次之,虾类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