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71.
成都市彭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和(新津)西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于20i1年7月开始建设,目前彭州基地项目一期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在5.91h㎡占地上完成钢结构房屋建筑8000㎡,办公房屋建筑1000㎡,道路3000㎡,建设工程量完成比例约45%,投资完成比例达67%。(新津)西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已在物流园区确定了6.77h㎡土地,完成了项目规划设计、立项和环评,新津县于2012年5月4日正式交付土地后,目前项目实施单位正在进行场平、测绘、地勘和招标项目施工单位。  相似文献   
72.
徐晨曦  陈军辉  姜涛  韩丽  王波  李英杰  王成辉  刘政  钱骏 《环境科学》2020,41(12):5316-5324
2019年6~9月在成都市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在线观测,研究夏季VOCs浓度水平、变化特征、臭氧生成贡献(OFP)及来源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市区夏季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质量浓度为112.66 μg·m-3,烷烃(29.51%)和卤代烃(23.23%)为主要组分;VOCs日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上午10:00~11:00,受城市机动车、油气挥发和工业排放影响;夏季VOCs的OFP贡献中芳香烃贡献率(42.7%)最高,其次为烯烃(27.4%),关键活性物种为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邻-二甲苯、异戊烷、环戊烷和丙烯醛等;使用PMF受体模型进行来源解析表明,移动源为成都市区夏季VOCs的主要贡献源,贡献率为34%,其次为工业源(17%)和油气挥发(14%),溶剂使用源和天然源分别贡献11%和13%.因此,机动车和工业排放为成都市区VOCs的重点控制源,同时溶剂使用及油气挥发等污染源的管控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成都市臭氧(O3)污染频发,O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采用零维大气盒子(F0AM)模型结合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EKMA)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法对成都市2019年8月典型污染时段O3生成进行模拟,并研究成都市O3生成敏感性,由此进一步分析O3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模拟日内O3光化学反应过程中,芳香烃减少的比例最大(81.36%),其次为烯烃和炔烃,3者对于O3光化学反应过程有重要作用;EKMA曲线显示成都市城区O3生成处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区;RIR结果显示,人为源VOCs(AVOCs)对成都市城区O3生成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和CO,而氮氧化物(NOx)为负敏感性,在AVOCs中,芳香烃和烯烃对成都市城区O3生成最为敏感,应加强芳香烃和烯烃相关排放源的管控;以O3日最大小时浓度达到《...  相似文献   
74.
成都市区酸雨变化及降雨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依据成都市1995~2003年城区酸雨监测统计资料,本文对成都市城区酸雨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降水酸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酸雨频变化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1999年和2000年酸雨年均酸度及频率情况都较好,之后出现反弹;降水中离子含量高,雨水污染严重;降水中CSO2-的比值正在逐步缩小,酸雨状况转变为硫/CNO-34酸型和硝酸型并重的局面,大气污染物中NOx的贡献率正在升高。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降水pH值与雨水中碱性阳离子的关联序为NH+4>Ca2+>Mg2+>K+>Na+;降水pH′值与雨水中酸性阴离子的关联序为Cl->F->SO2-3。4>NO-  相似文献   
75.
利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成都市市区与其周边14个城镇的逐日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DCCA分析)研究区域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关性及其随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市区与其周边城镇大气污染的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且在不同的月份,相关性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相关性具有长期持续特征,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成都市区与其周边城镇大气污染的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并不遵循经典的马尔可夫过程,即不随时间呈现指数快速衰减,而是以幂律形式随时间缓慢衰减。进一步,结合不同月份间区域大气平均流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DCCA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说明,在特定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控制下,成都市及其周边城市之间已经存在明显的相互输送和耦合作用,成都地区大气污染已由局地性污染转变为区域性大气污染。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的长期相关影响机制极有可能在特定月份加重成都市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这在成都市区及其周边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必须加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76.
王亚波 《四川环境》1991,10(1):48-52
本文对新建过境二环路交通噪声的影响,用类比测量一环路交通噪声的方法,通过理论和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机动车辆流量、种类、速度、道路宽、快慢车道分隔绿化带宽、两侧建筑高与距离等,确立计算公式,预测二环路建成后交通噪声影响的趋势。为控制交通噪声,计算了交通噪声辐射的影响;干线平均车流量与高峰的实际噪声表减:道路两侧建筑物受交通噪声影响的最小距离。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提供声学环境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种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进行优选。针对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城市特征以及方案论证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别从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4个层次,选取15个指标,再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归一化、综合评价,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由此可得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最佳排序为:焚烧法、卫生填埋法、综合处理法、堆肥法。  相似文献   
78.
《环境教育》2012,(11):50-51
"十一五"期间,他围绕生态市创建和节能减排等环保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和深化以新闻报道、公众宣传和绿色创建为主线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创新环境宣传方式。初夏时节,清晨的阳光早已洒满了蓉城全域。成都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长明同往常一样驱车从家出发,沿着滨江路,一路开往单位。从4月开始,他家附近的滨江路段就开始打围了,成都市中心第一条绿道全面开工。每天上下班,李长明都从施工现场经过:何时移的树木?何时换的护栏?何时碾的路面?他在心里盘算着:"这条绿道能不能在六月前如期完工并全面向市民开放?"  相似文献   
79.
《中国劳动科学》2008,(1):F0003-F0003
2007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劳动学会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暨中国劳动学会企业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学会及中国劳动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的代表80余人和企业工作委员会委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0.
环形热岛格局演变过程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成败得失,也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驱动因素之一。〖JP2〗使用2000、2003、2004、2006、2008和2010年2~3月下午成都的6次NOAA/AVHRR(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亮温,采用均值 标准差法将热岛强度分为7个等级,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将研究区强度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3类。结果表明:(1)热岛空间格局呈现巨大变异,由前期的中心型演变为中期的环型,后期是热岛环的形态和高温中心的调整阶段;(2)研究区的强度为前期强,2004年迅速减弱,高温类的强度2004年比2003年减弱259℃,2004年之后的平均减弱率仅为024℃/a;(3)城市东北部和西南部高温区的温度梯度出现逆向升降趋势。由于地表温度对城市气温有重要影响,热岛形态的变化是人们从更复杂角度分析大气污染机制、设计热岛数值模型和进行城市规划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