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445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壤中硫的形态分析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土壤中硫的形态分析与测定方法,从无机硫,有机硫,总硫,以及硫的系统分析方法,硫的检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尚待于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冉文静  傅大放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1):2264-226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投加螯合剂没食子酸gallic acid(5mmol·kg-1)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1mmol·kg-1)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L.)体内重金属亚细胞及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加gallicacid增强了黑麦草对Cd、Pb的区室化作用及对Zn的细胞壁沉积作用;复合投加gallic acid和SDS增强了黑麦草对Cd的区室化作用和细胞壁沉积作用,以及对Zn的细胞壁沉积作用.单独投加gallic acid使黑麦草体内Cd、Zn总量分别增加了33.5%和6.0%,其中,惰性态Cd、Zn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6.2%、6.3%;复合投加gallic acid和SDS使黑麦草体内Cd总量增加了35.6%,Zn总量减少了1.1%,其中,惰性态Cd、Zn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7.2%、8.6%,增强了植物对Cd、Zn的螯合作用.各处理对Pb的亚细胞分布及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organic properties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organic matter within sludge was extracted with NH 3 ·H 2 O preferentially,and subsequently fractionated into five fractions using XAD-8/XAD-4 resins.Up to a 63.8%-71.1% of organic matter within the sludge could be efficiently extracted by NH 3 ·H 2 O.Fractio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hydrophobic acid and hydrophilic fraction were two main components among the sludge organic matter (accounting for 32.2% and 48.0% of the bulk organic matter,respectively),whereas transphilic acid,hydrophobic neutral and transphilic neutral were quite low (accounting for 9.2%,5.8% and 4.8%,respectively).Despite that the extractant of NH 3 ·H 2 O showed a relatively higher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the aromatic components,the relatively low aromaticity of the organic fractions implied that those non-aromatic components could also be effectively extracted,especially for neutral and hydrophilic fractions.In addition,acidic fractions contained more aromatic humic-like components,whereas the neutral fractions had a greater content of aromatic proteins and soluble microbial byproduct-like components.Extraction of sludge organics with NH 3 ·H 2 O and sub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using XAD resins could be a novel method for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of sludge organics.  相似文献   
94.
通过试验以四氯化碳作为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油类物质,采用超声波提取、硅酸镁吸附后红外光度法对土壤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影响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精密度和准确度可满足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新化矿区煤矸石中微量元素赋存形态及浸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和浸泡实验,对贵州省新化煤矿区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中微量元素As、Cd、V、Zn、Co、Cr、Cu、Ni、Pb的赋存形态及浸出浓度进行研究。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矸石中As和Cd元素主要以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形式赋存,而其他微量元素V、Zn、Co、Cr、Cu、Ni、Pb主要以残渣态形式赋存;除了V元素的赋存形态含量百分比不受煤矸石风化程度影响外,其它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的含量百分比均会受到煤矸石风化程度的影响。煤矸石的浸出实验表明:浸泡时间是影响煤矸石中微量元素释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浸泡过程中,大部分微量元素在浸泡前期的浸出浓度受煤矸石风化程度的影响,Zn和Cu元素则是在整个浸泡过程的浸出浓度均受到煤矸石风化程度的影响;不同粒径大小的煤矸石在浸泡过程中,除微量元素As和Co的浸出浓度不受煤矸石粒径大小的影响,其他微量元素在浸泡前期和中期的浸出浓度均与煤矸石的粒径大小呈反比。  相似文献   
96.
以孢粉、植硅体等为代表的植物微体遗存由于其分布广泛,容易保存,可反映母体植物类型的优点,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植物微体遗存的概念、常见类型,以及它们的提取方法和原理,综述了利用植物微体遗存重建古环境的传统方法和近年来发展的几种古植被与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最后简述了植物微体遗存在年代测定、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上的应用进展与实例。文末指出了现有研究方法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今后的多代用指标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8月2日宣布,决定从2012年度起在距爱知县渥美半岛70千米的海域开展甲烷水合物提取实验。甲烷水合物也被称为“可燃冰”,有望成为新的能源。经产省表示,若能成功实现稳定开采,将创全球先例。由专家等组成的经产省“甲烷水合物开发实施研讨会”认为,在所有候选地中,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中,物理方法中的热提法较为简便易行,适当的振荡频率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超声波法(30 W-6 min)是可行的提取方法,硫酸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联用可以用于活性污泥提取EPS,其中甲醛-NaO...  相似文献   
99.
文章以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以DEM(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对DEM生成方法、DEM精度、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及阈值的选取三个方面分别作了详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于桥水库上游流域的水文特征所提取的河网分布与河流与实际分布情况基本吻合,淋河、沙河、黎河三大流域的面积误差范围分别为-3.44%、2.28%和7.63%。  相似文献   
100.
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煤中溴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彭炳先  吴代赦  李萍 《环境科学》2011,32(7):2109-2113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了煤中溴的赋存状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煤及各种提取状态中溴的含量.结果表明,来自四川和重庆的8个煤中溴主要以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态存在,平均总提取率为88.2%.对于烟煤和无烟煤,前者有机态溴的相对量大于后者,平均值分别为22.3%和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