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54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4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本文用一套新的化学法测定浏园水厂的水中总有机碳。  相似文献   
382.
生物填料-沉水植物联用在河道水强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亲水性和疏水性材料作为生物填料,研究了生物填料-沉水植物联用技术在静态和原位水体中对武进港红旗河的水强化处理性能。静态实验选用2种生物填料考察其水处理特性,筛选出性能较好的填料进行了原位实验,沉水植物选取原位常见的狐尾藻、金鱼藻和伊乐藻。通过原位实验进一步考察了所选生物填料性能及生物填料-沉水植物联用对河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原位实验处理效果优于静态实验,原位实验中各测定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氨氮69.07%,亚硝氮70.28%,硝态氮47.58%,总氮53.28%,正磷酸盐84.88%,总磷83.50%。填料平均挂膜速率为453.01 nmol/(g.d)。  相似文献   
383.
江苏省太湖流域入湖河流污染物入湖总量监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研究性监测结果,提出了主要入湖河流总量核定办法和简易测流方法,并优化了监测频次.  相似文献   
384.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化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i、Cd、Mn、Mo、Zn、Pb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而Sc、Tl、Rb、Cs、V、Co、Zr、Hf、Nb、Ta、Ga、Ge、Rb、Sr、REEs(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小,分布相对均一.微量元素富集特征(EF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u、Sc、Tl、Rb、Cs、Th、U、V、Co、Zr、Hf、Nb、Ta、Ga、Ge、Rb、Sr、REE等微量元素主要为自然源,而Bi、Cd、Mn、Zn、Pb等重金属则既有自然源的影响,又有人为源的贡献.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入湖段沉积物存在Cd-Mn-Zn-Pb-Bi等元素组合的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分布有中深部(204~192 cm)、中上部(96~64 cm)、浅表部(64~0 cm)3个重金属污染层.上述3个重金属污染层可能对应于3个期次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即早期(1913年前)的零星重金属污染、中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63—1979年)的中等强度重金属污染、近期(1979年至今)高强度重金属污染.且自早期到近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复杂化.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的上述3期重金属污染可能对洞庭湖沉积物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85.
利用2013~2015年海河防潮闸断面逐日流量及离散的水质数据,基于LOADEST模型构建了TN、TP入海通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方程进行了评估验证,TN、TP模型的判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17、0.924,表明LOADEST模型适用于平原城市区设闸河流断面污染物入海通量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海河防潮闸断面TN、TP入海通量及水质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2013~2015年,TN浓度月均值变化范围3.38~8.33 mg/L,汛期(6~10月)浓度低于非汛期,TP浓度月均值变化范围0.17~0.88 mg/L,汛期浓度高于非汛期;TN年均入海通量2200 t/a,汛期占43.7%,日均入海通量25.8 t/d,非汛期日均入海通量是汛期的2倍;TP年均入海通量216 t/a,汛期占69.3%,日均入海通量2.5 t/d,汛期日均入海通量高于非汛期,9月份最高,4月份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实施陆海统筹的最大日污染负荷(TMDL)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6.
同传统的推拉理论引起的移民相比,陕南脱贫攻坚移民具有政府行为的特点,它将自然演进中形成的劳动者与分散耕地相匹配格局打破,出现了劳动者与土地分离的局面,可能造成搬迁后生计不可持续问题。因此,探讨移民搬迁后续增收途径对于促进移民“稳得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抽取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9县584户搬迁家庭作为样本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发现:(1)搬迁距离对农户生活质量及收入方式产生影响,搬迁距离在2 km以内为适宜距离,社区规模在500户以下,农户最为满意;(2)搬迁距离会引起农户收入方式的转变,搬迁距离越远,农户无法继续使用原有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技水平也相对滞后,使得农户务农收入减少,收入方式向务工转变;(3)就近安置、提升移民人力资本、兴办安置地产业等举措是解决移民户收入来源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387.
鄱阳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控制限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湖近年氮磷营养物浓度逐步升高,入湖河流是鄱阳湖氮磷输入的重要途径.采用BATHTUB模型建立了鄱阳湖入湖河流与湖区ρ(TP)、ρ(TN)的响应关系,模拟了入湖河流执行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不同氮磷标准限值对湖区水质的影响,发现当入湖河流ρ(TP)执行河流Ⅲ类标准限值或超过Ⅲ类标准限值时,对应湖区ρ(TP)超标;入湖河流执行Ⅲ类及以上湖泊水质标准限值时,湖区水质可以达到Ⅲ类保护目标,但对入湖河流存在一定的过保护现象.因此,以满足现行湖泊水质达标为情景,以湖泊ρ(TP)、ρ(TN)各类别标准限值为目标,试算了入湖河流氮磷控制限值,提出了鄱阳湖入湖河流的氮磷控制限值建议方案,其中鄱阳湖湖体水质目标为Ⅲ类时,入湖河流ρ(TP)、ρ(TN)控制限值分别为0.075和1.20 mg/L,此时入湖河流氮磷控制限值方案既能保证湖泊水质达标,又不会造成对河流的水质控制过于严格.研究显示,基于湖泊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试算的入湖河流氮磷所需控制限值,建议可作为解决入湖氮磷污染控制问题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8.
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是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中心环节,是针对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采取的紧急减灾行动。工作实施体现为6个“快”,即“快调查、快监测、快定性、快论证、快决策和快实施”。作者结合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理论上界定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各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提出了执行应急任务的科技人员应具备政策法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工作程序和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最后,简单介绍了特大型滑坡险情应急处置(Ⅰ级响应)和大型黄土崩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Ⅱ级响应)的有关实例。  相似文献   
389.
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防护距离的不足却不容忽视.为了消除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周边地区的安全隐患,使企业符合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的开展.但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了解全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对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各省市的搬迁情况以及相关政策资料,我们提出了政策制定、手续审批、资金筹集、职工安置、部门协调等方面的对策,为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0.
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市一大批老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此,重庆市根据城乡总体规划,决定将污染企业陆续搬迁出主城区,对企业进行环保工艺改造后异地安家。然而,许多搬迁污染企业遗留的土地,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用地,已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