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659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的学习重在课堂,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做到学生学得愉悦,教师教得轻松。  相似文献   
32.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调动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33.
在我国日益注重教育事业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综合性地应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阐述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
创新,并非是要像科学家那样有伟大的发明创造,在平常的学习中有强烈的好奇心,敢大胆质疑和设想,多动手,勤动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敢于标新立异,有着不同的见解,也是创新的表现。学校的一线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究当做教育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紧跟时代步伐,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5.
小学生的数学错误主要包括认知性错误和知识性错误。认知性错误主要通过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和培养学生良好认知习惯加以改正,知识性错误主要由教师通过化"错"教学,掌握正确的知识规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36.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而适当巧用游戏,将知识寓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增强师生的"互动"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本文以低年级数学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导入课堂、分解教学的重难点和巩固课堂新知的教学中如何巧妙安排各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37.
模块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高中体育开展模块教学的必要性、模块教学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实施策略,以期为广大高中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模块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8.
基于学科自身的品性和特点,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单元开发采用了"调适"模式。通过中外课程教材的比较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确立了三个单元内容调适的基本要点: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分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学习任务的设计。以三年级"面积"单元为例,系统呈现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9.
在刚接触高中数学时,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而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他们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掌握不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如何减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各种压力呢?这就需要教师找到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改进,使学生能在学习中轻松上阵,思维和能力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40.
合作学习是课改以来倡导的数学课堂学习的方式之一,是课程改革中的新课题,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提高协调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操作实践、合作探究和评价激励等方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探究,最后形成共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促进他们从小学会与人交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