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45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规划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新世纪农村环境问题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结合新农村规划的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并进一步以新农村建设中产业选择和污水处理问题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2.
县域新农村建设必然受到当地自然—社会—经济中众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的制约.为了从长期性与整体性角度考察四川省米易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由米易县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干,生态足迹模型和SWOT模型为支撑的米易县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型,以透视米易县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探讨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千阳县对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4.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在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安全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相对于城市较为完善的养老体系,农村养老安全问题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解决的难度也更大.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养老服务品质,让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55.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特点,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在一些地区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6.
对滇池湖滨区农村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工程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及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沿湖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即通过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结构改造、村级污水处置处理和配套沟渠系统建设、村内垃圾处理处置以及普及卫生旱厕、村庄道路修缮及绿化等工程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有效地解决滇池环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7.
刘学良 《环境保护》2007,(3A):23-25
黑龙江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黑龙江省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大机遇。在生态示范省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把生态不范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8.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妨碍城乡差距的缩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因此,分析影响农村环境的成因及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猪、沼、果(蔬菜)"能源生态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江万秋生态养殖场实施"猪、沼、果(蔬菜)"能源生态模式工程,其采用三级厌氧消化工艺,以沼气为纽带,连接种养业,不仅有效处理养殖污染物,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增收节支,提高生态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该工程不仅做到经济和环境保护双赢,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结合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实现无污染的高效治理是必要条件。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农村生态问题有: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和排水污染、固体废弃物超标和其他方面引起的环境污染;在新农村建设中,确定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健全环境保护的监督体制、明确环境保护法的应用范围与规制领域、赋予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等,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