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1982~2006年的NOAA AVHRR-GIMMS和MODIS 2种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年际动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了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值较高,且空间差异明显;森林为该区主要植被类型,NDVI值较高,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伊春地区;草地集中分布于西南部, NDVI值相对较低.东北多年冻土区过去25a间植被生长的变化趋势为:伴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植被NDVI显著下降.较气温而言,降水量是影响植被NDVI的主要因子(r = 0.77, P < 0.01).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在1982~2006年间表现为4个阶段:1982~1990年,植被NDVI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上呈持续增加的趋势;1990~1993年,植被NDVI呈迅速下降趋势; 1993~1997年,植被NDVI呈现回升态势,表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1998~2006年,植被NDVI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不同植被类型表现出不同的NDVI年际变化规律,尤以草地NDVI值波动最大.植被NDVI变化空间异质性显著.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影响了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动态.年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降低影响了植被的生长.从像元尺度来看,研究区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变对植被NDVI的大小和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2.
红外热像仪可以测量被测目标的温度场分布,并以图像的形式表示,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燃烧火焰温度的重建。另外,红外热像仪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且反应速度快,可进行火焰动态测量。本文采用红外热像仪对火焰温度场进行测试,并分析了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因素及一些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23.
pH值是影响剩余污泥暗发酵产氢的重要因素,为了寻求暗发酵产氢的最佳pH条件,试验研究了中温(37±2)℃条件下不同pH值(4~11)对剩余污泥暗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时剩余污泥的H2产量最大,发酵132 h时累积H2产量为21.1 mL/gVSS。剩余污泥暗发酵水解、酸化和产甲烷阶段的试验分析表明:pH=10时H2产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pH=10的条件促进了污泥的水解和产酸,却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因此H2的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4.
首先简要叙述了箔条干扰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无线电引信抗箔条干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基于频谱展宽、极化特征、多普勒差异、回波信号特征、距离像、稀疏表示等抗箔条干扰方法。最后总结了无线电引信抗箔条干扰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5.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已在军用、边检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因其非接触、无感、筛查速度快的特点,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仪迅速成为快速筛查人群体温的优选方案。针对人群密集场所的人脸追踪、车牌识别、实名乘车均具备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26.
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在NDVI数据基础上,估算了卧龙自然保护区2000和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这15年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的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初步揭示了植被覆盖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良好,以中高和高植被覆盖为主,空间格局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趋势。(2)研究时段内高覆盖度面积明显减少,而其他覆盖等级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均值降低。(3)研究区域各海拔范围内均以植被稳定类型为主,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植被退化显著,在1 500~3 250 m的高程范围内植被稳定和植被改善相对显著。(4)研究区不同坡度间植被变化类型差异不明显;不同坡向上植被变化显著,其中阳坡的植被退化分布,阴坡的植被改善分布明显,随着坡向由阴坡转阳坡,植被退化增加,改善减少。其结论有助于揭示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保护区的管理和植被恢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7.
研究水质对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照射时间、254 nm紫外线透射率以及紫外线剂量对炼化企业中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并同时考察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的光复活及暗修复现象。结果表明,有机物是影响炼化企业中水紫外线消毒的重要因素;紫外线对炼化企业中水中的异养菌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增加照射时间对消毒效果的提升作用受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紫外线透射率在较低的范围内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较高的范围内时影响较小;紫外线剂量-响应曲线受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剂量的"成分",即照射时间和透射率的不同组合,也会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在80 mJ/cm2的剂量下,20 h内异养菌出现了较强烈的光复活和暗修复现象,铁细菌仅出现了明显的光复活现象,硫酸盐还原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复活。  相似文献   
128.
对比分析泄漏检测技术现状、检测与维修效果,同时给出国内外设备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发展趋势,以中国石化炼化企业开展设备泄漏检测与维修为例,提出集团公司各炼化企业开展LDAR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9.
以新疆精河县小海子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面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取样区DEM及正射影像。利用ArcGIS 9.1软件对四个样区的基本地形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因子,对牲畜采食践踏路迹的形态特征、分布密度、宽度、剖面等因子进行提取和计算,分析牲畜采食践踏路迹的生态作用和土壤侵蚀特征,并进行放牧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0.
为了客观评价航线飞行员安全操作水平,基于M航空公司B737-800机型飞行品质监控项目及标准,统计2014-2017年各飞行阶段中超限事件发生频次,结合专家访谈,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得到7项评价指标.针对倾向超限的现象,采用百分位法划分倾向超限等级,结合M公司飞行品质监控项目评价标准,引入熵权物元法建立航线飞行员超限评价模型.采集M航空公司飞行大队26位飞行员384个航班的QAR数据,应用该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26名飞行员的飞行安全操作水平均为良好,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但是对于特征值偏高的飞行员,应当加强关注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